“高大的藏式立体建筑上接苍穹,下置绿荫草地,散发着苍劲的历史气韵,藏式彩色图案门窗、天窄地宽的窗套、层层叠叠的‘门苞’造型,就连垛口也深含着藏文化的悠久色调。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街道上,仰看显眼的路灯,八瓣莲花衬托着生辉日月,和平与宁静尽在其中,公共汽车站台也别具特色,造型、沟纹、色彩无不凸现出稳重气势。如今漫步在香格里拉街道上就如同享受了一次藏文化之旅。”这是今年春节到香格里拉旅游的广东游客李先生对香格里拉城市建设作出的描述。而在2000年前,香格里拉城市景观在他眼中同内地城镇没有太大区别,与世人心目中的香巴拉更相去甚远。 香格里拉的城市建设能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城市规划突出藏族文化特色的思路。据香格里拉县城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2001年州委、迪庆州人民政府确立旅游作为我州支柱产业后,借助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契机,把香格里拉的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揉合在一起,提出把城市建设为高原旅游观光城。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脱下西装,穿藏装”,要求新建、改建建筑中融入藏式建筑特有的檐口、斜墙、碉楼、柱式、门窗饰边、布幔等元素,使香格里拉县城镇建筑既有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又有地域特色。在全国藏区首次尝试把藏族文化融入城市规划,由于没有先例可循,当时的改建工作进行得比较简单,主要做法是把原有瓷砖敲下,涂上藏式图案,对建筑外观设计、颜色也没有作太多要求。 到了2007年,时值建州50年前夕,香格里拉又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清华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吴良墉,按照一街一景的思路对城内长征路等11条主要街道进行了街景设计规划,充分利用藏八宝的不同含义,体现当地藏文化,使城市主题更加鲜明化、空间公共化、街景特色化,如长征路就以藏八宝中代表权力与财富的“宝伞”为主题,是主要行政机关和商业集中地。 今天,漫步在香格里拉城是一种享受,建筑物上浓烈的藏式红黄色彩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青草绿树摇曳着高原的柔情,藏乡情、民族味扑面而至。城东北方向一座雕塑赫然醒目:一匹枣红色烈马背负着一位强悍的藏家汉子,放开四蹄腾空而起,身后白云翻卷,前方蓝天如洗,原野辽阔。走进城的人,无不称赞浓墨重彩绘就的香格里拉城市之美。(记者 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