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雪域藏乡展新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02 17:47:41

  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52年来,风雨兼程,变化万千。如今古老的雪域高原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一个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迪庆屹立于雪山峡谷间。

  与世界同在

  近日,在外地工作的藏族朋友江初要回德钦县羊拉乡规吾村老家看望父母,临别时他交待说,别忘了晚上等他返回一起聚会。我们好生纳闷:从州府香格里拉县城到规吾村,要走五六天路呢,当天等他回来,怕是天方夜谭?

  果然,不到中午12时,他就通过移动电话传回了到家的消息,晚7时如约参加了朋友聚会。江初滔滔不绝地向我们描述回家的路:过去儿女出门,父母揪心,要在荒山野地里徒步行走6天,还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甲午雪山。现在全州最偏远的羊拉乡公路修通了,乡政府到各村的路也通车了,蜘蛛网般的公路如彩色哈达把雪山峡谷与世界连接在一起,回家的路近了,舒坦了。

  “3893”是迪庆公路通车里程数,它连通了99%的行政村,藏家人由此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藏族干部成荣,30多年前从梅里峡谷背着行李到州里参加邮电工作,录用通知书是邮递员辗转七八天时间送到他手中的。在白茫雪山通信线务站扛电杆、护线路的艰难岁月里,他有一个梦想:通讯信号能从天空往来就好了!如今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成长为移动通信公司高级管理人才的他,指挥着便捷的通讯信号在天空飞梭往来。

  站在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梅里雪山、四季雪飘的东旺牧场,或深邃的金沙江、澜沧江大峡谷,可用手机轻松地与外界通话。时下迪庆藏州已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光缆干线,初步形成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讯体系,现在藏族农牧民卖一饼酥油,都要打个电话问问市场行情。卓玛姑娘左手挥舞羊鞭,右手握着移动电话正向远在北京工作的哥哥问候:“感冒好些了吧?阿妈挺挂心呢。”离家的路再长,亲人就在身边。至2008年底,迪庆州使用固定电话的用户数达到43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5万户。看到这串数据,雪域藏胞们心生自豪:“尽管世界变化万千,我们紧随时代脚步而行!”

  出国看世界

  修旧如旧,面貌一新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里,来自美国加州的凯维一家人把租用的藏房打扮得古色古香,每天迎送着不同肤色的客人。

  “像我这样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人多呢,我们是在旅游途中发现了这片净土的。”他说。交谈中得知,他们留恋这片河山的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广阔花海,还倾心这里安静而不闭塞的环境,富有民族特色的漂亮城市,活跃的市场,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这辈子就住下了,还要邀请更多的朋友、熟人到香格里拉旅游呢。”

  1997年9月,世人追逐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梦境终于尘埃落定于迪庆。迪庆接踵荣获“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最美的雪山”、“最美的森林”、“最美的峡谷”、“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等殊荣。

  每年300多万的如潮人流涌来,物流、信息流广聚于此,年吸纳近30亿元的旅游业总收入,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从偏远的藏家山寨到香格里拉县城一个旅行社做导游的仁青此姆,靠优质服务赚得了丰厚的回报,买了宽敞的别墅、漂亮的汽车,还有6位数的银行存款。春节期间,全家人一合计,乘假期到国外旅游了一趟。

  旅游、生物、水电、矿产4大支柱产业在迪庆雄势崛起。


  天天好日子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霞珠村的藏族农民此里农布,在花园一样的家里对我们说:“盛开的格桑花代表着美丽、富贵、吉祥、幸福,就像今天的好日子。”

  无论在尼西情舞节上,还是在金江情歌会、塔城热巴节、三坝东巴节、建塘锅庄会、德钦弦子节,还是在田间牧场,我们发现:劳作、聚会、休闲,歌舞陪伴着每个人,高亢和奔放始终是主旋律,人与人、人与自然在相互沟通中亲密无间。歌舞艺术涉猎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这种文化现象被誉为“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它奠定了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之魂。50多年来,迪庆州十分注重文化事业建设,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08年,全州共建设文化、文物事业机构46个。以“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文化特色浓郁、人与文化共存,社会文明进步、人与道德相符,经济繁荣发展、人与物质共荣”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先后完成了全州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调研,建立了项目、文化人才档案,积极扶持民间文化艺人,实施了尼西土陶、三坝东巴文化园、独克宗古城、尼西民族特色文化以及25家藏民家访等项目的开发,同时加强了县乡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和一乡一个文化节建设,亮点频现。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教育已形成了州、县、乡、村、组五级网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甚至还有了本民族的硕士生、博士生。上世纪50年代,州内只有102所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寥寥千人,截至目前,全州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学校发展到了962所,在校生6万人,免交学杂费、教科书费以外,还按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生活补贴。

  德钦县佛山乡溜筒江村朔日村民小组,是个只有60多人的小自然村,村民们以往看病要到28公里外的乡上。2006年起实施的迪庆州农村卫生健康工程,把朔日村在内的近千个村纳入了建设农家卫生院的范围,州卫校毕业的齐青成为村里受欢迎的农家卫生员,像他一样的医务人员在全州还有近千人。村民们深更半夜有个头痛脑热都能及时得到治疗,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让百姓就医看病不再难。

  从梅里雪山对面澜沧江峡谷的高处往下俯视,折射出片片亮光,县里领导说,百姓普遍使用太阳能,仅对面的云岭乡西当村去年就安装了500多套。

  一位叫西洛的藏民告诉我们:过去养牛、养猪要用木柴烧水煮食,既消耗资源,劳动量大,每家每年至少要烧掉一卡车约10立方米左右的木柴。现在改变了,他的家里陈设着电饭煲、电炒锅、电磁炉、电视机、电暖器……“现在我们下田用机械,出门坐汽车,种田有补贴,做饭拧开关。”西洛告诉记者。

  迪庆州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6年来,全州共建成沼气池18575口,节柴灶14000多眼,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万多平方米,每年能节约薪柴数十万立方米。

  香格里拉县格咱乡那格拉村的藏族老人都吉,在温暖的阳光下戴着老花眼镜展开一张报纸认真读起来。他已经82岁了,每月享受着政府发给的生活补贴,隔壁家是困难户,不光领着救济,政府还把电视机送到家里。迪庆州以关注民生为根本,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除“藏区高原农牧民学生救助工程”、“农民健康工程”以外,在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接近90%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新通电行政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台站建设工程。随着科技特派员下派到村,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也得到缓解。

  50余年奋斗,50余年不懈追求,雪域藏乡展新颜!(李毅铭 李银发 崔仁璘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