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红旗飘——迪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01 09:54:04

  在神奇壮美的梅里雪山脚下,他们和群众细数生活变化;在蜿蜒曲折的澜沧江畔,他们用民族歌舞展示惠农政策;在风光秀丽的高原湖泊纳帕海旁,他们为群众描绘发展生态旅游的美好图景……

  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举行“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全州抽调了35名厅级干部担任各乡镇指导组组长、副组长,188名处级干部担任各村联络组组长,工作队员人数共达1365人。 

  一提起这些下乡工作队,广大农牧民至今仍津津乐道,连声说好。工作队用行动在广大农牧民心中筑起了一座丰碑。

  “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工作队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宣讲活动(2008年1月18日摄)。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举行了“千名干部入户促小康”活动,全州抽调了35名厅级干部担任各乡镇指导组组长、副组长,188名处级干部担任各村联络组组长,工作队员人数共达1365人。工作队深入到迪庆广大农牧区,在平均海拔33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向群众宣传十七大精神和传播党和国家的政策,带领当地群众修桥铺路、发展产业、规划蓝图,深入村寨访贫问苦、化解纠纷,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称赞。(石显尧 摄)

  细说诸多新政策 快奔小康增信心

  “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你家领到国家的补助了吗?”

  “我家因退耕还林,每年能得到1000多元补助,退牧还草每年400元补助。”

  “现在的生活水平与你小时候相比有何变化?”

  “小的时候,一年能吃到几次大米饭就不错了,现在天天都能吃上大米饭,还有肉、蛋;小时候,孩子只有过重大节日才穿上新衣新鞋,现在孩子穿新衣新鞋很平常了;以前到乡上步行要走上几个小时,现在通了公路坐车不到半个小时。”

  “现在的教育水平和以前相比如何?”

  “小时候,一些孩子不能读书,现在村里已经出了4名大学生,很多孩子都能读到初中毕业,孩子上学每年还能得到国家补助。”

  在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下乡工作队干部和37岁的藏族农民斯那扎西唠起家常,一问一答,细数生活变化。

  这只是众多下乡工作队的一个很平常的工作场景。每到一地,工作队员都要和群众面对面,坐下来进行对比算账:原来要交多少农业税,现在能得到多少农业补助;原来看病要掏多少钱,现在住院可以报销多少钱;原来孩子上学要交多少学费,现在可以得到多少补助等等。认真算完账,村民说,过去没有比过,也没有算过,我们还真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享受国家这么多优惠政策。

  在传播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时,下乡工作队在宣传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创新,力求通俗易懂,力求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在内容上,以“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税负、积蓄”等八项内容,分“解放前后、建州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算账,总结出一套“八看三算账”的工作方式。还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和理解,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孩子上学不用愁,生病住院可报销,贫困老人领补助,盐巴茶钱有保障……”德钦县4名工作队员将惠农政策融入生动的小品节目中,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这样的形式好,我全听懂了,知道党和国家给咱老百姓哪些好处。”德钦县奔子栏村老人扎西看完表演后竖起大拇指。

  在这7个多月里,下乡干部深入到高寒山区、草原牧区、干热河谷,把退牧还草、良种补贴等多项党和国家的政策,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坚定了迪庆农牧民发展奔小康的信心。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