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争建“第一高楼” 科学限高迫在眉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2-19 10:13:14

  2008年12月31日,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右)顺利封顶,以437.5米的总高度成为华南第一高楼和中国第三高楼。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目前我国共有高层建筑近10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4幢,而各地为争当“第一高楼”仍然暗战不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然而,公共安全专家指出,超高层建筑外表风光,但会引发消防安全隐患、地面沉降以及环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亟待引起高度关注。专家建议,应经过科学论证后适当限制我国城市楼房高度。

  “第一高楼”暗战不休

  在经济基础和城市荣誉的双重作用下,一场高楼暗战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蔓延。

  2008年8月30日,上海陆家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门迎客,101层、492米,让它拥有已建成建筑的“上海第一高度”头衔,但是这一头衔的期限已确定,11月29日,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式破土动工,建成后将成为未来中国的第一高楼。

  10月29日,重庆媒体报道,投资80亿元的“嘉陵帆影·国际经贸中心”破土动工。其塔楼高度将超过455米,稳坐西部第一高楼宝座!

  南京,2008年7月,新百主楼以249米的高度斩得“新街口第一高楼”封号。一个月后,紫峰大厦381米的主体结构即告封顶,成为江苏第一高楼。

  杭州,如今“天堂”的高度是300米,2008年8月28日上午,杭州国际办公中心开工,总投资约50亿元,主楼高逾300米。

  首都北京,出于对古都风貌的保护,始终对建筑高度加以限制,但首都一直在长高。2007年10月,北京国贸三期以330米封顶,超越当年8月竣工的银泰大厦,成为北京第一高。

  即便在一些二线城市,新式的摩天大楼也正在崛起。2008年4月15日,广西柳州市宣布建西南第一高楼,楼高303米、超过60层。郑州,会展宾馆高280米。与此同时,“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华北第一高”等也开始陆续闪现。

  据公安部消防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高层建筑近9.8万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北京有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8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40余幢。上海拥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超过百米的超高层建筑200多幢。

  高层逃生可能几乎为零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公共安全专家金磊说,高层建筑在带给人们生活享受和节约土地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上海金茂大厦曾做过一个试验,请一群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往下跑,最快跑出大厦的一个队员花了35分钟。而消防专家指出,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一层到达第三十三层。这样算来,火灾时人们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灭火难度越来越大,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部长谭林峰说。“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无法进行救援,除非动用直升机灭火。”金磊说,“大火发生时,仅靠大楼本身的灭火设施是不够的。”

  同时,隐性危害也在暗中滋生,比如地面沉降,专家指出上海陆地下沉现象日益严重,因为地下水源过度开采和摩天大楼日益增多,导致上海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下沉问题最严重的是浦东区,尤其是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金融区。陆家嘴金融区启动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就崛起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此外,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往往造成对日照、空气流通等的阻碍。在一定的时间内,高层建筑周围的低矮建筑没有阳光照射,空气流通不畅,汽车排出的大量废气散发不出去,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高层建筑盖了不少,可人们对于安全问题考虑很少,在能源、环境、交通系统研究方面更是空白。”金磊说,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还会越来越多,城市安全关注的重心将是这些建筑,在这些建筑未建设之前,就必须进行科学严谨论证。

  科学限高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目前一些政府把超高层建筑作为宣扬政绩的工程,盲目攀比,非常不符合实际,而一些房地产企业为增加房屋楼层、扩大建筑面积、追求规模效应,以及抬高地标建筑的租金、房价等,拼命建盖高楼。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高层建筑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曾是城市形象的标志,但从安全的角度而言,不应该盲目兴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不宜紧邻政权中心,不应靠近文物区,不应靠近军事中心,不应过度密集,否则一旦遭到破坏,损失不可估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知敬说,盲目建高楼未必是好事。调查显示,我国高层楼宇空置现象相当严重,而日常管理开支又十分高昂,一批超高层建筑几乎被庞大的开支压垮。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之后,不仅成本高,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内部交通问题,已经失去了所谓节约土地的意义。

  赵知敬说,城市之间兴起的高楼攀比热,如果没有系统的限制楼高的法规,盖再高的房子也有可能。事实上,建筑首先应该强调适用和经济原则,超高层建筑在很多方面存在缺点。 盖一栋200米高大楼的成本,比盖两栋100米高的大楼成本还要高。“虽然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可还没有稀少到必须盖超高层大楼来解决的地步。”

  超高层建筑里工作人员很多,高楼密集区上下班的人流高峰,将造成楼层拥挤,建筑周围道路也相当拥堵。事实上,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高度”最高的地区往往是人们感觉最为压抑、出行最不方便的区域。

  高层建筑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迫使一些地方政府修改过去的思路,酝酿“限高”新政策。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先后出台“限高”政策。北京市城市规划部门表示,“国贸三期”以后,所有高层建筑设计都必须经过北京市超限高层审查机构的严格审查。上海市市长韩正曾多次表示,“要适当限制高层建筑,给城市更大的空间。”(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报道] 重庆:为高层建筑建“消防户口”

  作为全国高楼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山城重庆素有“钢筋水泥森林”之称,城市消防安全面临重大考验。

  一组数据可以显示重庆高楼之密:据重庆消防总队统计,目前重庆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有9521栋,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有87栋,面积仅22平方千米的渝中区有高层建筑1200余栋,其高层建筑数量和体量在我国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消防专家介绍,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工作,除了由消防队员实施的外部救援外,主要依靠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自防自救”。“山城”重庆地势不平、高楼林立,建筑用地有限,楼房纷纷向上“冒尖”,这才导致了“重庆森林”的形成。一旦消防安全出了岔子,很容易酿成重特大火灾或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重庆特殊的地理条件,也给大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一系列困难。当地不少高层建筑周边道路弯曲狭窄,一些高楼就建在坡地上或悬崖边上,消防车难以通行,扑救工作不易展开。

  从2008年5月起,重庆消防总队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以“全面摸排整改”为突破口,对全市高层建筑火灾隐患进行了一次“大清查”。在专项整治活动中,重庆各级消防机构对全市已建成投用的所有高层建筑逐一进行摸排整治,并将设有商场、市场、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高层公共建筑作为整治重点,为高层建筑建立“户口”,详细录入每一栋高楼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的消防安全状况,实现了对高楼进行“实时跟踪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有2530栋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彻底整改,整改火灾隐患8162条,整改重大火灾隐患43件。

  部分消防官兵反映,在整治行动中,尽管已督促整改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但也遇到不少障碍。不少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整改难度较大,例如责任主体不明、整改资金缺乏,均属于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有些已超出了消防部门的职权范围,必须解决。

  据统计,重庆全市有2000多栋高层建筑存在多产权、无统一物业管理单位等情况,部分高层建筑没有大修基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整改措施和资金难以落实。例如有的职工家属楼,其原有单位已经变更或撤销,又没有物业管理单位,消防部门连把整改通知书发给谁都不知道。有的商场已把商铺卖给个人,产权关系复杂,单个责任主体没法牵头整改。

  此外,一些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验收未合格便投入使用,也成为整改难题,尤其是开发商因为资金不足没有建完、群众却已经入住的居住用房,整改难度很大。“由于消防部门职权所限,这类问题仍然是消防安全的‘瓶颈’。”

  重庆消防专家建议,应该完善消防管理长效机制,加快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解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包括明确相关部门、单位以及业主的职责,建立政府目标考评机制,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开展执法等,最大程度消除火灾隐患“查时容易改时难”的情况。 (来源:经济参考报


  高楼灭火:面临三大限制 亟待破解的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突飞猛进的高楼设计技术和发展形势相比,高层灭火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消防救援难题越来越凸显。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立足火灾自救机制创新,加大高楼灭火的科研投入攻克技术难关,以应对高楼灭火这一世界性难题。

  “烟囱效应”加剧火灾破坏力

  2008年的数据统计,上海24米以上的高楼为1.3万余幢。据上海市消防局透露,所有高层建筑均达到防火标准。

  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罗奇峰介绍:高楼火灾具有破坏力极大、扑救难度极大、火灾蔓延途径多等特点。高层火灾破坏力一定程度上源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高层建筑内部有大量的管道、竖井、楼梯间、电梯井、排气道等各种横、竖向管井、通道,从地面一直通到最高层。一旦发生火灾,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拔风的“烟囱”,加速火势的蔓延,且蔓延途径多、速度快。而且是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

  根据上海市消防局提供的测试数据显示,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秒,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

  罗奇峰表示,国内外大量案例证明,高层建筑不仅会发生火灾,而且很容易发生火灾。从外表看,高层建筑物都是由耐燃材料构成,其实内部可燃物很多,这些材料不仅容易着火,而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虽然高层建筑不会燃烧,但当温度达到400—500℃时,钢筋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使强度降低一半左右。此外,高楼内电气线路纵横交错,电器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楼高,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十分困难,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高楼灭火面临三大限制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多有发生,如不能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等到发展、猛烈阶段,即使有充足精良的消防器材装备和兵力,也难以控制和扑灭,势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上海市消防局防火专家周美良分析,当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一、举高车辆举高度限制。国内现有最好的消防举高车只能达到50多米高,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虽然目前有少数地区配备登高车辆达到80米、100米范围,但在全国并未普及),对高于其极限高度的楼层被困人员,消防队员无法利用举高车辆进行营救,而且利用水枪或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消防员登高能力的限制。消防员至少身负20公斤设备攀登,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待到达起火层后会因为体力透支,使战斗力下降。

  三、登高路径的限制。当消防电梯电源关闭、举高车辆达不到起火层高度时,消防员只能选择沿内部疏散楼梯向上攀登,此时一是受疏散楼梯的防烟性能影响,二是会与向下疏散的人群发生对冲,既影响了人群的疏散速度,又阻碍拖延了消防员的攀登速度。

  专家建议加大高楼灭火科研力度

  高楼灭火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目前在国外也鲜有有效办法解决。

  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李杰表示:考虑到消防技术手段现阶段一时无法跟进,破解高楼灭火难题应在立足“自救”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加强高楼灭火的科研力度,攻破技术难关。

  李杰表示,所谓“自救”,并非指依靠大楼内的人进行自救灭火,而是指主要依靠非外力的“内功”进行灭火。包括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加强高楼火灾的技防设施。目前,上海所有的高楼都已建好有关防火“电子预案”。另外,建立高楼灭火救援专业队,加强高楼灭火演练。

  此外,周美良结合高楼灭火实践表示,高楼发生火灾,特别要注重第一出动力量,“高楼火灾如果不在第一时间遏制住火势,等到火势一大就很难控制”。(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