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受损的卧龙保护区3至5年后将迎来“新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1-08 10:56:03

在汶川地震中受损的卧龙保护区将在3至5年后迎来“新生”

  5·12”汶川大地震中,与汶川县映秀镇交界的卧龙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遭受惨重损失。半年多来,经过内地与香港各界的努力,再造一个新卧龙的规划现在已经进入准备实施阶段,这个享誉中外的熊猫繁育栖息地将在3至5年后迎来“新生”。

  记者于2008年12月底赶赴卧龙。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告诉记者,地震共造成保护区内47人死亡、6人失踪,圈养大熊猫“毛毛”死亡,“小小”失踪,两只参加繁殖计划的大熊猫受到极度惊吓而流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直接导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损坏严重。

  此外,保护区内的基础设施也损毁严重,98%的民房垮塌或成为危房,全区经济损失近20亿元。

  地震发生时,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有63只圈养大熊猫,其中有10多只大熊猫怀孕,基地工作人员及时地将它们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基地等安全地方。

  张和民说:“地震发生后,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卧龙人民和大熊猫保护事业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顺利完成了应急抢险、受灾群众过渡安置两个阶段的抗震救灾任务。”

  2008年8月,香港特区政府与四川敲定的首批20个援建项目中,省道303公路映秀至卧龙段、卧龙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都是其中的重点。

  当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卧龙5人考察小组,深入到卧龙重灾区,实地察看香港特区政府对卧龙的25个援建项目。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向港方提交了25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投资17亿多元,在香港特区立法会批准后,力争2009年春季正式启动卧龙灾后重建项目。

  记者在保护区内的居住有5000名群众的卧龙镇和耿达乡看到,对口援建的广东揭阳、潮州两市已启动了当地的医院、文化服务站、广播电视站等项目的建设,一批用于永久性住房建设的建筑材料也在开始运进山中。

  在云雾缭绕中,记者踏访了耿达乡的神树坪、幸福沟、黄草坪——这些今天听起来还有些陌生的名字,未来将成为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新的落脚点,成为集大熊猫科研、人工繁育、野外放归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而大熊猫救护与疾病控制中心则在都江堰异地重建,以便于更方便、快捷地救助全国各地的大熊猫

  张和民说,卧龙的灾后重建将从野外保护、大熊猫科研、社区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进行恢复。

  野外保护是卧龙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提交港方的规划涉及栖息地植被恢复重建、保护站点重建、巡护监测路网重建等5个方面。其中,栖息地植被恢复包括更新低海拔地区植被、森林乔木、大熊猫廊道、大熊猫主食竹共4500公顷等;在地震中受损的邓生保护站、三江保护站等将全部重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作为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是世界大熊猫文化遗产的标志和象征,也将进行重建。

  张和民说:“为了有效扩大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提高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在重建规划中决定将高半山农户全部集中到河谷地区的14个永久性安置点集中安置,将他们原来耕种的高半山农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或还竹,并重新分配和再造河谷地区的农耕地。”

  张和民介绍,2008年7月6日,大熊猫“帼帼”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成为全世界当年出生最早的大熊猫宝宝。到2008年底,在科研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研究中心共繁殖10胎15只,成活13只。(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