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藏家村寨的30年变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2-15 18:00:25

  30年前,位于香格里拉县的霞给村还是个荒凉贫穷的普通藏族村,如今藏族风情迷人、风景如画的它已经成为很多向往神秘“香格里拉”的游客们必游之地。

  从香格里拉县向东北行约十三公里,就来到了霞给村。这里依山傍水,民风民俗浓郁,被誉为“香格里拉第一村”,是个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它位于通往香格里拉各主要景区的必经之地,也是香巴拉文化走廊的第一站,交通十分便利。

  “30年弹指一挥间,30年前我们吃不饱肚子,现在粮食充裕得很。平时还做些土陶生意,到集市上卖特产,如鸡、苹果、土豆等,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村民格茸齐林说。

  据了解,如今村里每家每年的收入都在一万元左右。而在20、30年前,村里的人多是用祖传手艺做土陶,到其他的村子里去换粮食,生活很艰苦。然而,土陶现已成为香格里拉的名牌产品,纯手工制成的黑陶,造型古朴,但有别样的艺术韵味。

  傍晚,霞光照着美丽的霞给村,它静静地躺卧在大山、原始森林的怀抱中。河流弯弯曲曲,如一条玉带般从村中流过。村内居住有二十多户藏民,各家各户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保存很好。村落里有着几个手工业作坊,分别在做藏陶、牛角梳、唐卡。佛塔、玛尼堆、经幡、风格各异的水力转经筒、铜制转经筒和羊皮制转经筒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藏族同胞的生活好了,他们的房屋也建造得更现代、更漂亮。“我们一有钱,就投资盖房子,把原来的土坯房改装,请上木匠来做各种木工活,把房子修建一新,几年下来,房子上面已经花了十多万元了。”格茸齐林说。

  德钦县拖顶乡是个傈僳族乡镇,下辖3个自然村。乡长龙桂生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至今我还能记得自己村里的几件大事。”他向记者娓娓道来:1975年之前,口粮都不够;1978年,村里逐渐有人富裕起来,大家梦想最多的是买辆自行车和手推车;1983年村里有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1988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后来,各家各户都有了牛羊等牲畜,这几年,旅游开始兴盛,松茸等当地特产也广泛种植,村里的房子经过翻盖、重修更舒适了。

  蓝天白云下,美丽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已经建州51年了。30年前的香格里拉县城(时称中甸县)只有一条长不到2000米的路,街边建筑时断时接,四处是沼泽地,牛羊游荡的身影在水面上与蓝天白云相映衬,整个中甸三层以上的房屋几乎见不到,没有小吃店也没有小卖部。“那时的中甸城与其说是州府所在地,其实就是个大牧区。”龙桂生说。

  1997年9月,“世人苦苦寻觅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消息传出后,迪庆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一时间香格里拉成了世人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原先被人遗弃的茶马古道独克宗古城,现在已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古城里商贾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现在香格里拉城区已有约60家高档酒店宾馆;在交通方面,迪庆州3县之间都与外界通了柏油路,航空新增加了10多条航线,方便了与外界联系;景点景区的开发也与日俱增,目前已建成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虎跳峡、白马雪山公园等景区。(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