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高温无人区里的武警黄金部队官兵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山,重峦叠嶂,钟灵毓秀;这是一片宁静的大山,山民们习惯于一日两餐的生活……这里就是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境内的秦岭山脉金龙山矿区。 深山密林中,一抹鲜艳的橄榄绿在不停穿梭,与葱茏的青山融为一体。他们就是为国寻金找矿的武警黄金五支队二大队官兵。二大队下辖负责地质勘察的四中队和钻探施工的六中队。四中队作业点分散,其中,古楼山矿段位于海拔1500米的山麓,沿途山路蜿蜒崎岖,碎石遍地,越野车行驶在狭窄的山道上,令人心惊胆战,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栽入悬崖。由于山高路险,官兵们的生活物资靠山下每周一次运送上来,碰到雨天路滑无法行车,大伙只好凑合着吃面条等候天晴。从分析资料、野外踏勘、布设工程到采样绘图、储存资料,都是地质中队的工作范围,每次踏勘他们都要走很远的距离,常常是披星而出,戴月而归。 六中队今年担负着腰俭和清凉寺矿段5个钻孔的岩心钻探任务。清凉寺矿段条件颇为艰苦,官兵租住的是老百姓家的土房,加之背靠大山,湿气很重,地面撒上石灰粉依旧渗水,衣被隔段时间不晒就会生霉,碰到阴雨连绵的季节,官兵们插上电热毯把被子热了又热方可安睡。山上缺水,官兵半个月都很难洗上一回澡。钻探施工劳动强度也很大,每架设一座新机台,官兵都要沿山开路,铺设几百上千米的电缆和水管,在指定区域削平山体,竖立钻塔。如果不巧碰上雨天,他们便搀扶着在险峻泥泞的山道挪动,分秒必争推进工程。20多吨的钻机设备拆卸成块,全靠人工肩扛、手抬、拖拽着搬运上山,最重的有800多斤。一次搬迁少说要持续七八天,官兵们一身汗一身泥,手掌磨破了皮,肩膀勒出道道血痕,嗓子喊成嘶哑。二级士官王飞说:“这也没什么啦,怕苦怕累就当不了黄金兵。” 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地层结构纷繁复杂,钻探过程中常会遇到棘手问题。今年6月13日,腰俭矿段井下133米深处钻具脱扣,断杆、丝锥等堵塞钻孔,若不打捞起来,直接经济损失将达5万多元,更为严重的是阻碍钻进,甚至导致整个钻孔报废,所有投入和精力付之东流。六中队主任工程师翟开慧,是从事了20年地质工作的“老钻”。面对危急情况,翟工立即召集技术骨干、机台人员,不分昼夜加紧抢修,四组连倒八班,奋战60多个小时,终于使钻机恢复正常运转。而这两天三夜里,他未离开机台半步。直到故障排除,他提到嗓子眼的心才安顿下来,被战士们催着下山睡了一个踏实觉。 黄金兵以苦为乐,快乐自寻。6月28日,清凉寺矿段年度第二个钻孔顺利完工,官兵们抱成一团,欢呼雀跃,打出成功的手势互相庆贺,颇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气概。排长解景彬说:“大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想到能把金灿灿的宝藏献给国家,为经济建设出一份力,一想到山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的生活向村民招手,我们就浑身是劲,辛苦和付出都有了回报。”下山途中,二大队教导员刘国文在路边采撷了兰花草,准备带回营区栽种,他说:“兰花草是一种平凡而坚韧的植物,我们的官兵之所以百折不挠、敢拼敢干,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兰花草的品质,用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不计功利得失,用坚强的意志面对挑战,不怕千难万阻,这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战斗力。” 远远望去,绿树环抱中钻塔巍然屹立,宛如挺拔的青松,守护它的是同样坚强如松的黄金卫士。“越过一座座山,翻过一道道梁,在那崇山峻岭密林深处,我为祖国寻宝藏。”慷慨激昂的歌声在山谷间不停飘荡…… (孙娟、康洁)来源:解放军报 新闻链接 武警黄金部队三十年寻矿见证祖国发展繁荣 昨天,武警黄金一支队结合黄金部队为祖国寻找宝藏的历史,开展了一堂精彩的主题教育课。 30年来,这个支队从会战西口子——和平年代的“上甘岭战役”,到会战阳山——300多吨超大型金矿,他们累计为国家提交新增黄金储量1000余吨,潜在经济价值近千亿元。 记武警黄金部队某部:千山万水寻金路 2008年10月13日,武警黄金部队传出喜讯:黄金十二支队依靠科技创新探获的超大型金矿床黄金资源量已达308.067吨,潜在经济价值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西部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岩金矿床!创造这一奇迹的是荣获军队科技创新群星奖的武警黄金十二支队一中队安坝项目组。 10年来,该项目组所提交的黄金储量,相当于黄金部队组建27年来国家为其投资总额的3倍多,创造了黄金部队组建以来中队级单位提交黄金储量的最高纪录。贫瘠荒凉的甘肃文县黄土绵延,沟壑纵横,先后有多支地方地质队在这里找过黄金,但始终没有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