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选副厅级干部程序、面试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1-04 09:49:21

  2008年以来,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青海等地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面向国内外公选副厅级干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次各地公选,不仅面广量大,而且在程序、面试、评委、考察等方面有较大创新,突出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位长期从事领导干部公选研究的专家对此分析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化,中央对选人用人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优秀领导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各界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密切关注和热情期盼,这些都为加大公选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9月23日,浙江省在副厅级干部公选中引入电视直播,他们选定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这2个工作业务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职位,首次尝试直播。面试现场共有30位评委,省环保局局长徐震担任主评委,除了10位领导和专家外,还有20位来自环保系统的群众评委,群众评委打分占30%权重。按照笔试占30%、面试成绩占70%,综合评分后当场公布了3名入围考察人选。最终任用人选将根据考察情况决定。直播面试就是让候选人站在阳光下任由公众评说,这恰是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的最好途径。而直播将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公之于众,这是承诺,更是监督,它能增强当选者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广东省公选副厅级干部的面试、测试采取“大评委制”,一个环节最少55人,最多380多人,累计超过1万人参加评委工作。所有评委由电脑随机抽签确定,提前一天由专人通知到位,每人在同一职位组中只能参加一个环节,以防止“拉票”和“打招呼”等非组织行为。采用“大评委制”,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有利于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能防止和克服过去“少数评委选人”等现象。

  9月20日上午9点整,安徽省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面试正式开始。按照事先抽签顺序,考生们分别被领到17个考场。据介绍,这次担任面试的主考官中,有10多位是省级领导。每个考场均有13名评委,7位旁听人员,考场内还有一名监督员和记分员,并进行全程摄像。与以往公选相比,这次面试考场内安排的“旁听席”格外引人注目。据安徽省公选办人员介绍,7名旁听人员中有5名是来自基层的省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来自亳州市十河镇大周村的党支部书记杨华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怎么也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参加厅级干部面试的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的透明性,扩大了选人用人的民主。”

  在面试环节上,山西根据领导岗位的实际需要,增强命题的针对性,注意考察干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引入了情景模拟等测试方法。“面试试题考住了‘会考不会干’的人,扎实工作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际领导能力的报考者有了用武之地。”面试结束后,报考省直综合部门职位的一名应试者总结出试题的三个“紧扣”:紧扣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紧扣对领导干部能力的要求。

  在组织考察环节上,山西省既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又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一位年轻干部参加了公选,他的同事说:“考察是严密和公平的,考察组在我们单位整整调查了一天,让所有正处级和副高职称干部填写调查表,并且找每个人单独谈话,了解这名同志的日常工作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情况。”对每一个进入考察阶段的应试者,“德、能、勤、绩、廉情况都要作出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山西省公选办负责人说,“防止和杜绝‘带病上岗’、‘带病提职’问题,要坚持德才素质、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原则,防止和克服片面地以分取人和‘高分低能’现象。”

  面向国内外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就是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2008年“突然”涌来的全国公选潮流,在时间上紧密承接在十七大前后完成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换届,其旨在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