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据这份报告分析,农民外出就业增收难度增大,务工收入不稳定,是城乡收入“剪刀差”扩 大的主要原因。从这个分析看,未来形势同样难期乐观,因为中国沿海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型,对农民工在数量上的需求势必大减,而在素质上的需求却将明显提高,这显然将令农民进城务工之路更加艰难。与此同时,由于CPI高企,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增长也将受到政策限制,依靠主业大幅度提高收入也未必现实。 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民是最先尝到甜头的,生产力是最先得到解放的,在那段时间里,中国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认同是最多的,分歧是最少的。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惊人,如此一个主体阶层,倘若长期陷于“剪刀差”而不能自拔,和城市人口、和其他阶层的收入差距不断被拉大,则城市的发展将极可能陷入孤军深入、缺乏扎实根基的窘境,最终拖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应该承认,近年来,为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已作了很多努力,如农业税的取消,各种农副产品补贴的发放,以及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等,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毋庸讳言,城乡收入差距的“剪刀差”在扩大,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可能。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远走低端扩张的道路,产业结构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农产品价格放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本已严峻的通胀压力火上浇油,这些难题、苦衷同样制约着政府的手脚,让他们在缓解“剪刀差”方面难有更大作为。 问题在于,中国的农民数量太多,占总人口比例太大,农民的利益如果得不到根本上的保障和改善,最终不但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解决自然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但如果因畏难而不去解答,拖延的结果,往往是让本已严重的问题变得更难解决。 不论是从解决城乡二元化入手,还是拿农产品和工业品比价“倒挂”开刀,所面对的,都将是前所未有的艰难“公关”,会遇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问题是,小修小补已难解开“剪刀差”的死结,如果农产品价格依旧不理顺,则农业与非农收入差将拉得更大;如果城乡二元化问题不解决,则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大批农民工将面临被城市和农村双重边缘化,落到“非工非农”的尴尬境地。 自2006年提出“建设新农村”以来,国家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与资金扶持,但对农村的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城乡统筹的综合配套方面,还没有出台统一政策。不过,重庆市和成都市已经开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进入“深水区”,也就需要处理好一些基本的关系问题,如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平关系、城乡统筹中的土地关系、村级组织中经济功能与行政功能的关系等。 尽管困难重重,风险不小,但改革还是要继续,道理很简单:城乡收入“剪刀差”不能再扩大下去,否则动摇的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