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 厉兵秣马 随着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的开始,“1+1工作室”也正式进入了残奥会的报道阶段。“从28日起,每天晚上8时,我们会有一个1至2小时的在线直播节目,其他时段,网站(www.yijiayi.org)也会不间断地滚动播出其他节目。”解岩介绍,除了前方记者,工作室还有主持人、导播等7名人员。另外,他们在火炬经过的城市设立了通讯员,甚至还与香港、美国等地的残障电台进行了合作。“我们就是想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残障人士一起来玩,一起享受这个盛会。”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工作室已经筹备了一年多。上次采访时,工作室正在进行“改造”,设备安装了读屏软件后,导播就能够实现独立的直播,但其线路错综复杂,导播和主持人也要重新磨合。不过,解岩说,不用担心:“设备至少测试了4次,已经很稳定了。”至于整个团队,更是经历过了大赛的磨练。 2006年3月,工作室正式成立,除了解岩是肢残人员,其他成员多数为视障人士。2007年4月,他们为包头的一家电台独立制作了超过20分钟的节目;9月6日北京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大型庆典晚会上,3位中国残疾人记者出现在境内外诸多媒体中;9月13日,“好运北京”盲人门球比赛现场,6位视障记者拿着录音笔对观众和志愿者进行采访;10月份,上海特奥会上,“1+1”第一次拿到了正式的赛会采访证,每个人都很兴奋,至今那些采访证还挂在工作室的墙上。那一次,他们偶遇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弗,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金玲独立完成了采访,而那也是施莱弗第一次接受来自中国残疾记者的采访。今年,他们又成了“好运北京”轮椅篮球的正式注册记者。7月份,一档以残障人的亲身讲述和视障人独立制作完成的百期公益广播《爱上残奥》在全国各大电台播出,这是北京奥组委批准的第一个残奥会广播宣传片,也将在残奥会期间播出。 报道计划列了满满一黑板 这几天,他们又开始为残奥会的报道忙活开了。火炬传递、每日赛况、各地观察员及嘉宾连线……报道计划列了满满一黑板。他们将首次尝试网络电台直播,这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并非易事。演练中,妙招不断:他们用门铃实现盲人主播与导播间的沟通,而主播之间“碰胳膊肘”则如同“密码”,不同次数代表不同含义。外出采访时,青风握着盲杖,解岩拄着双拐,“两人三拐”组合游刃有余。“一开始不想用盲杖,因为听到路人放慢脚步就感到别扭。”青风笑着说,“后来就习惯了,用盲杖不靠别人也能行,感到特别自由。” “残奥会时,青风将主要负责视障项目,我负责肢残项目,也有些项目我们要共同合作,比如赛艇。”解岩和他的团队做好了准备,“实在不行,还有志愿者嘛。”(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