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网总编辑呼吁善意真诚客观报道奥运和中国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4 09:08:02

  俄新网日前播发其总编辑阿列克谢·叶菲莫夫题为《北京奥运和外媒——善意还是矛盾》的文章,呼吁奥运期间采访中国的境外记者要关注中国的进步和变化,秉持“善意、真诚和客观”的准绳来报道奥运和中国。文章认为,奥运会是很多外国记者摆脱对中国固有看法、了解中国的新事物、战胜偏见的一个机会。

  文章说,据说将有二点五万名外国记者到北京采访奥运,组织方将给记者们创造舒适的条件。然而问题在于,这些记者们是带着什么心情前来参加奥运会的。他们写的报道、简讯和特写的主要题目将是什么——是体育赛事?还是中国的情况或是别的什么?作者认为,新闻同行中有一部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报道体育,不是报道比赛的胜利和失败,而是寻找这个国家的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臆想出来的。

  文章称,有些记者一开始写中国,就戴上眼罩。这个眼罩使他们眼中的事实发生歪曲,把本来是次要的问题提出来,当成主要问题。或者把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当作事实。

  文章说,中国存在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俄罗斯的问题不比中国少,美国也有很多问题,英国也是一样。但是只盯着这些问题,只讲矛盾和困难,这是一条死胡同。此外,就算类似报道的局部细节是真实情况,这种报道在整体上也是歪曲事实的。这样,中国就不是实际上看起来的那样,不是以前或者将来的那个样子。

  文章指出,对于记者们来讲,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中国的开放,新闻记者报道的自由至少在四川大地震期间是显而易见的。在灾区,对媒体记者没有任何实际上的限制,从那里发出的关于地震的消息,关于救援人员的工作,关于地震带来的灾难结果传向了全世界。由于中国和外国媒体的报道,四川地震之痛让中国的朋友和全世界如此贴近中国。

  文章最后指出,奥运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这对二点五万名记者来说,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好机会,哪怕离开关于中国的偏见一步也好。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忍耐和容忍他人——正是现代世界所需要的,至少是记者们需要的。善意、真诚和客观,应该成为记者们在八月北京工作的准绳。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