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工程改善香格里拉草原生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19 16:49:29

草场植被覆盖率提高30个百分点 土壤的侵蚀度下降29个百分点

  “退牧还草工程不但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饲草,保证了畜牧业健康发展。这个工程实在太好了。”近日,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和平村央宗大妈对记者说。

  畜牧业是香格里拉县传统产业,全县近15万人中80%为农牧民,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5%。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也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屏障,对维系陆地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前,香格里拉县天然草原退化较为严重,全县退化草原已占整个草原面积的21%,其中严重退化的占10.5%,草地退化,产草量减少,草质降低,狼毒等杂害草滋生蔓延,超载过牧,草畜矛盾十分突出。每年冬、春都有牲畜因饥饿寒冷而死亡,给农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自2003年香格里拉县被列为全国退牧还草工程示范县以来,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香格里拉县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建设,统筹畜牧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实施稳步推进 ,香格里拉县通过休牧育草、封山禁牧、划区轮牧等多种方式,在小中甸镇、东旺乡、格咱乡等乡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06年第四期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已累计投资4295万元,完成退牧还草195万亩,实施围栏禁牧、休牧的天然草地每年的产草量提高了50%,围栏地块内的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植被高度提高47%,同时草场植被覆盖率也从过去的60%提高到了90%,土壤的侵蚀度下降29个百分点,生态效益明显。

  退牧还草工程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在恢复草地植被的同时,改变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草地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县畜牧业产值为12438万元,同比增长22.6%。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对近12万农牧民发放了饲料粮补助,直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妥善解决项目区农牧民因草地受限制而带来的饲料粮短缺问题,同时,工程中水泥柱生产、刺丝围栏搭建等增加了部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2007年,项目区的天然草场平均单位的产草量提高了30%,封育禁牧后的草场年产草量每亩增加到1200公斤,增加产值150元。此外, 退牧还草工程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实施加快了香格里拉县牲畜出栏周转,增强了畜牧业发展后劲,增强了科技辐射功能,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变,实现草地资源合理配置。2007年全县大小牲畜出栏158645头(只),比2003年增27917头(只)。

  实施退牧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香格里拉县退牧还草工程虽然实施得当,但仍有部分不法人员违纪违规,项目实施点围栏水泥柱被毁、刺丝被盗严重。为加强围栏管护工作,香格里拉县要求各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做好项目组织协调工作,切实把退牧还草工程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围栏管护细则和围栏管护村规民约,指定专人管护,签订围栏管护合同,加强工程后续管护工作;积极引导农牧民不在禁牧区放牧和刈割,严格实行休牧制度和开展“以草定畜、草原平衡”为核心的轮牧、休牧试点和推广;凡实施禁牧休牧的村社,要求管护工作到位,遵守相关管理规定,接受畜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造成围栏破坏的由工程实施乡镇负责修复;采取措施,加大草原建设与保护。 (记者 杨翠海)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