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在这里升起一座天桥 图为村民利用溜索运送核桃。 “隔江隔河你莫恋,过去过来要船钱;头回去了一碗米,二回去了一丘田。”这首民间小调充分地说明了澜沧江中游的老百姓苦于没有江桥发出的感慨。 5月8日下午,记者驱车顺澜沧江河谷从德钦县赶往维西县的途中,沿途看到很多当地群众挂在澜沧江的溜索上在雨中穿梭,在维西县叶枝镇与康普乡交界处的拉普洛溜索渡口,记者记录了一组过溜的镜头。 据叶枝镇镇长和先念介绍:拉普洛是叶枝镇与康普乡之间的一个最重要的溜索渡口,西岸为叶枝镇拉普洛行政村,该村有841户4800多人,东岸为康普乡的黄草坝,而维西——德钦的通县油路从东岸经过,西岸是没有一寸公路的。历史以来,世居在澜沧江西岸的傈僳族同胞,无论是刮风下雨,上街赶集购买货物、学生上课、婚礼嫁娶、看病打针、土特产品上市都依赖于溜索运输。 8日下午4时正,记者驾车赶到这里时正逢东岸的中路乡的余老板开着手扶拖拉机来这里收购老核桃,只见对岸的傈僳族群众将两袋栓成一团的核桃挂在溜索上溜往东岸,当核桃架在江心时东岸这边接货物的人又挂上溜索上用脚夹着两袋核桃手脚并用才到岸边,两千多斤的核桃要反复溜20多趟才全部搬上车运走。此时黄草坝小学的学生放学了,年龄稍大的孩子自己套上溜索回家,而年龄较小的孩子则由父母过江来用溜索接他们回家。一个名叫哇咱宝的傈僳汉子风驰电闪般地乘着溜索滑到记者面前将自己6岁的孩子阿福甲套上溜索飞一般向对岸滑去,此时从对岸滑过来接孩子回家的还有阿娜、阿咪两个年轻的母亲。当记者问及她俩过来是不是接孩子回家时,阿娜、阿咪两个年轻的母亲笑着对记者说:“再接他们三个月,等两个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就可以自己回来了。我们当年嫁到这里的时候还不是这样从溜索上滑过去。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我们那边既没有桥也没有路,过去过来都是过溜索,我们多么希望党和政府在这里给我们村架一座吊桥。”( 记者 史效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