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于《南方都市报》撰文,建议将5月19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人民对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罹难者、救灾中的牺牲者的哀思,并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亿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在葛剑雄教授发出建议的同 一天,秘鲁政府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中国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宣布“全国哀悼日”。根据这项政令,在哀悼日,秘鲁高级官员将通过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向中国地震中的死难者志哀,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军事设施、警察机关,以及所有秘鲁在国外的外交机构都将降半旗。 可以说,确定一个“全国哀悼日”,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可彰显政府对生命的尊重。用这样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毛泽东语),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化悲痛为力量,夺取抗震斗争的胜利。秘鲁政府宣布将向中国地震遇难者下半旗举行全国哀悼,对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启发? 每次重特大灾难事故发生后,总会有人呼吁政府为遇难同胞降国旗志哀,但总不了了之。这一次,葛剑雄教授的建议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出的,希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积极回应。当然,按照《国旗法》的规定,国务院也可以主动作出回应。因为《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总之,这一次,我们希望葛剑雄教授的建议不会石沉大海。(殷国安 原题:希望葛教授的建议不会石沉大海) 延伸阅读: 全国哀悼日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汶川地震的救灾行动已经进入“期待奇迹”阶段了。此时此刻,我们当然不能轻言放弃,也不会轻言放弃。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然而,随着被挖掘出来的遗体的比例越来越多,而生命的奇迹越来越 少,一个在灾难之初就被广泛提到的话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共鸣——哀悼。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哀悼那估计将超过5万的已经逝去的生命?我注意到,震灾发生后,很多报纸不约而同选择了黑白的封面,而放弃了平常的彩色封面;很多电视台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播出,对震灾救援实施了24小时直播,那些报道资源不足的地方电视台,甚至不惜全部转播中央台。重庆广电管理部门更是规定震灾期间停止播出一切娱乐节目。我更看到,一些地方的市民,自发组织了类似烛光祭奠的哀悼活动。 但是,我们一直缺少一个国家层面的集体祭奠活动。每次重特大灾难事故发生后,舆论总会提出类似“国旗为谁而降”的质疑,这次亦不例外。著名学者葛剑雄建议以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人民对这次地震灾害中的罹难者、在救灾中的牺牲者的哀思,并向全世界昭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关爱以及万众一心救灾重建的决心。 事实上,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的几天,政府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早已成为某种“国际惯例”。比如,“9.11”发生后,美国将9月14日定为全国哀悼日,美国总统布什呼吁国民在午饭时,为遇袭事件中遇难的人祈祷。再比如北奥塞梯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签署命令,宣布9月6日和7日连续两天为全国哀悼日。 当然,这和西方国家的宗教传统不无关系。基督教认为,集中在一起祈祷的人越多,上帝越能听见并越能怜悯。我们没有这样的宗教传统,但我们同样需要一个以“国旗为生命的离去而悲伤低头”为重要表征的国家哀悼。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哀思的方式问题;而是因为,全国哀悼日同样是对生命一种必不可少的尊重。 需要强调的是,灾难中的受害者,不论是遇难者还是幸存者,他们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是生命,尽管灾难已经无情地给他们划分了世界。我们说尊重生命,含义不仅局限于尊重那些幸存者,给他们最大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同样需要尊重那些不幸的遇难者,给他们以生命最后的尊严和最为沉痛的哀思。 全国哀悼日,不需要任何欢乐和盛大的仪式,那不仅是多余的和可悲的,甚至还是冷血的和可耻的。我们只是希望有那样一天,全国各地下半旗致哀,全国暂停一切不相宜的娱乐活动,全国各宗教团体以自己的方式共同祈祷,全体人民在地震发生的时刻共同默哀,以此表达举国之沉痛哀思,祈愿所有不幸的生命得到安息。[舒圣祥] (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