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藏区:三代人的松赞林寺之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7 16:03:49

  从香格里拉县城东行30余里,隔旷野,过桑那水库,闻山间风鸣,如佩环:藏族百姓七林扎西家住这里,距离松赞林寺约40余里,那间寺庙的喇嘛里有他的叔叔、他的弟弟、他的儿子。

  整整延续三代人,七林扎西家与松赞林寺结下不解之缘,他家所在地区的行政名称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红坡村宗木谷社;但在这个区域,邻居们对七林扎西的称呼颇为简单--普卡达,意思是“山那边的人家”。

  七林扎西家有8口人,除了在松赞林寺出家的3名成员,家里还有5个劳动力,他们是七林扎西和他66岁的父亲曲培,18岁的儿子洛桑农布、儿媳洛桑卓玛、妻子农布卓玛。

  从藏区解放前,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七林扎西连续三代人,兄弟俩中必有一名出家,他们是67岁的安翁、32岁的江村扎西、16岁的洛桑多吉。

  “现在的寺庙生活跟以前真无法相比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以前家人出家后,相互联系比较困难,要见一面寺庙里的家人,要提前一天牵马去庙里接,现在各种交通和通讯都方便,感觉家人始终联系在一起。”通过翻译,七林扎西告诉记者。

  4月22日是个晴天,站在山峦起伏中的宗木谷社可以望见大宝寺的佛塔,听得见寺庙的响铃,村口有溪,水尤清冽。七林扎西家正在祖屋旁修建一幢藏式新房,立柱四根,需环抱,二楼木架构布满雕饰,色彩绚丽。

  走进七林扎西家的老房子,里面是诗意的农舍,院子以土为底,牛、犬、豕席地而卧,暖风骄阳中慵懒不动,如坻、如屿、如岩,只有尾巴的舞动表示是个活物。

  虽然是下午三时,七林扎西像所有好客的藏族百姓一样,端来糌粑、馒头、奶油渣,在炭火上烧起水,准备冲酥油茶。靠近火塘是七林扎西每天必须拜的佛坛,供着宗喀巴、释迦牟尼、文殊菩萨的绣像以及布达拉宫的照片,佛堂的四周挂着汉族的春联,上联:年年如意财宝进;下联:天天平安富贵来;横批:恭喜发财。

  “家里还有专门的经堂,如果松赞林寺的家人回来,他们要住在里面。出家的三个人当中,虽然有我的弟弟、我的儿子,只要是回家,他们的地位跟俗人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全家都把上座让给他们。”七林扎西说。

  七林扎西的父亲曲培脸上时常挂着微笑,一面招呼客人吃茶,一面聊起出了家的兄弟。“我的兄弟安翁在解放以前就在松赞林寺了,他现在还是香格里拉县的政协委员,我们藏族人出家,除了对宗教虔诚,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如果一方不出家,兄弟就要分家,牛羊土地都要分成两份,连家里的火塘都要变小了。”曲培说。

  现在一家5口人要打点34亩耕地,种植青稞、土豆、蔓茎、油菜,养了25头牛、20多头猪;在季节到来的时候,可以上山采摘松茸;一年中偶有两三队游客造访村庄,他们可以给游客牵马挣几百元钱。

  “家里还是忙的,劳动力不够,一般的生活开销还可以应付,基本上也不买什么东西,就是用土豆换点大米,再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采办些年节货。”七林扎西说。

  每隔一段时间,七林扎西的家人会到松赞林寺看望3位家人,定期送上糌粑、酥油、茶叶,有时候寺庙的家人要盖房子,他们也会带上木料来帮忙。一年有几个月的时间,3位喇嘛也会回到家里,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特别是村庄里如果需要人念经,他们是一定会回来的。

  “如果家里修新房子、添置新东西,我们会跟寺庙里的家人商量;村里有人办丧事,也会请我们家的喇嘛回来念经。”七林扎西说。在记者采访的当日,宗木谷社有位老人过世,七林扎西家的喇嘛回到村里,帮助邻居进行水葬和念经超度。

  “也有汉族人问过我们为什么家里劳力困难还要支持家人出家,在我们藏族人看来,供喇嘛是件崇高的事情,就像你们汉族供大学生,松赞林寺在我们眼里是很清静、学习环境很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里面获得很好的修行,供喇嘛这件事情,在我们看来是供养和给予,而不是索取,我们从来不指望能从这件事里获得物质回报。”七林扎西说。

  3月14日拉萨发生骚乱的时候,七林扎西从电视新闻里知道消息,“我就是看见电视新闻里播放拉萨的事情,我知道那边开始乱了,但是我听不懂汉话,也没有打电话问松赞林寺的家人。”七林扎西说。

  “他们那里不会有事的,我很放心。”七林扎西说。临别的时候,当问及如何发展经济的想法,七林扎西说,“最近这些年,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不破坏草场,不砍伐森林,我希望我们村子也能发展旅游,挣点现钱。”  (新华社 记者周雷)

责任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