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部分画面。 在唐代张萱、周昉等画家的努力下,中国人物画在线条的变化上找到了突围的路径。就是改变了自古以来一路沿袭着的高古游丝的细笔,画法上加了很多技巧,将单一纯粹的线条增肥增厚,增添了更多的情趣,拓展了极大的表现空间,成为后世的格法。 这是中国绘画的标志性变革,因为画家们通过线条的变化实现了人物表现上的变化,就像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杖,点石成金。在线条粗细变化的过程中,画中人“活”了起来,充满了人间烟火,也不再是整齐划一的面貌。他们开始立体,有了表情,不是所有人的形象代码,而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性格、不同态度的人。 张萱的《捣练图》就很好地体现了唐代人物画的主要特征,画中场景相对复杂,画面整体呼应自然,人物相互关系生动、鲜活,趣味倍增。 《捣练图》描绘了仕女加工绢丝的场景,再现了捣练、织线、熨练等环节的过程和各工种妇女的形态、仪容和性格。从人物刻画上看,每个仕女的身份、年龄、分工,都在她们的动作、表情中显现出来。执绢仕女身躯的后仰、熨练仕女表情的专注、观察熨烫情况的仕女目光的细微、煽火仕女被热气烘烤得不由自主地回头的神态,都生动逼真,体现了精准的专业态度。 全图共有十二个人物,前面一组画面是捣丝的四个,两人已经开始工作,一个还在挽衣袖准备参与劳动,另一个背对画面,手上刚刚拿起劳动工具,看不出来是稍事休整还是刚开始劳作。这组画面安排明显地暗示了时间流动的痕迹,暗藏了动与静止的相互关系。 中间一组画面是两个理丝织线仕女,由于人数不多,画家就在形体的变化和动作的生动性上下功夫,与前四人相比,这两人的劳动显得更安静、更有流动感,从她们的手势上,仿佛能够清晰地看见那条画面中并不存在的细丝。 最后一组画面人数最多,她们要把成品拉直、熨平。这项工作十分细致,六个仕女都显得非常小心谨慎。其中两人分立两边将成品拉直,一个正在进行熨烫工作,另有两人看似无足轻重,实则不可或缺,因为她们正在一丝不苟地观察熨烫效果,以确保质量。最后一个在火炉旁边小心地烧烤备用熨斗,随时准备配合熨烫仕女的工作。这组画面程序相对复杂,人物形体变化较大,有站有坐,有高有低,错落有致。 更重要的是,这组复杂的劳动画面竟然比前两组显得安静,给人一种小心翼翼屏住呼吸的感觉,唯恐稍一呼气,薄柔的绢丝就会被烫出瑕疵。 三组画面分别呈现了力量感、动态感和静谧感,三种感觉又能行云流水,非常顺畅地融合起来。 同样是表现仕女生活的作品,《捣练图》紧贴日常生活现场,选题更加自由,内容更接地气,视野更加宽广,思想情趣更加特别。这幅作品大大突破了魏晋时期《女史箴图》等说教类作品的局限性,在刻画人物的神情与气韵上更胜一筹,在重视世俗情趣上有了开创性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