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长征路迪庆红色路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2 10:57:36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8000多人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的领导下,从香格里拉金上江的7个渡口巧渡金沙江进入迪庆,在金上江做了短暂的休整后翻越雅哈雪山进入中甸。在中甸期间 召开“中甸会议”,研究藏族地方工作的政策和策略。随后经过上桥头进入甘孜州。全程经过7个乡镇,22个行政村,历经2次战斗,160余名红军指战员长眠于迪庆高原。红军长征在迪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这片土地,革命的火种在金沙江沿岸燃起,无数的雪山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踏着红军的足迹,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遗址全景

重走长征路:金、上江线路推荐:

撒苏碧渡口→松坪子渡口→滇西北金江特区人民政府成立旧址→士林渡口→犁板山战役遗址石观音战斗遗址寒史里渡口→夜袭财神殿遗址→石乡村渡口→金江镇革命老区纪念碑、革命老区陈列室→姚家大院→木斯扎渡口→士旺渡口→总指挥贺龙将军的临时住所→干岩房战斗地遗址

金江镇是长征途中"进藏第一站",也是香格里拉市最早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最早建立党组织、最早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金江镇作为香格里拉市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1999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激励人们牢记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红军将士及革命先辈不惧艰难险阻、英勇顽强奋斗的精神,近年来金江镇完成了“吾竹青年自治联谊会成立旧址”“滇西北金江特区人民政府成立旧址”“滇西北金江特区工委成立旧址”等13处金江镇域内革命遗址标识、界定和立碑等工作,革命老区陈列室于2016年完工并免费开放。

撒苏碧渡口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红二、六军团18000多人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东南部兴文村委会撒苏碧村民小组旁。1936年4月26日,红二、六军团红四师一部,27日五师、六师一部,六军团直属部队和十七师、十八师一部从木瓜寨—撒苏碧渡口渡江集结于金江一线休整。

松坪子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东南部兴文村松坪子村民小组。1936年4月26日,红4师在木瓜寨未渡江的主力,凭着已控制的两只船和几只木筏,从木取独--松坪子渡口紧急抢渡,到下午全部渡过金沙江。27日五师、六师一部,六军团直和十七师、十八师一部也从这里过江,集结于金江一线休整。

士林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东南部仕达村委会士林上村。1936年4月27日红二军团直属部队和红五师、六师一部从格子—士林渡口渡江,在所邑休整。

寒史里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东南部车轴村委会寒史里村民小组旁。1936年4月27日,红5师第15团在这里渡江,7连所乘的船在拉马泅渡时,行至中流,马受惊突然用力往回拉,木船因旧失修,加之又超重,失去平衡而沉入江中。师长贺炳炎见此险情,立即组织抢救,救起落水战士20余人,其余20余人牺牲在江涛中,还丢失一部分枪支弹药。

石乡村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吾竹村委会石乡村。1936年4月27日凌晨,沿江而上搜集船只的红12团在羊犁石--石乡村渡口又找到一只船,红12团全部从这里渡过金沙江。

姚家大院

姚家大院,这里是长征时期贺龙元帅巧渡金沙江后停歇的住处及临时指挥所。1936年,时年56岁的姚杰勋与村里人到鹤庆采购货物,恰逢红二方面军击败了阻击的国民党军与当地土匪武装,占领了鹤庆县城因而与贺龙元帅结识。从鹤庆到丽江石鼓的两天时间里,姚杰勋自愿担任向导并帮助红军渡江。渡江后,姚杰勋邀请贺龙等人在他家的四合院里建立了临时指挥部。在姚杰勋的动员和宣传下,神龙(兴隆村旧称)的百姓都接受了红军,家家户户住满红军。

木斯扎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金江镇西北部新建村委会木斯扎村民小组。1936年4月27日,红6师16团一部从余化达--木斯扎渡口渡江。28日拂晓,16师师长周球保率师直和师主力46团、47团、48团一部从这里渡过金沙江进入木斯扎村一线休整。

士旺渡口是红二、六军团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7个渡口之一,位于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士旺村委会马场村民小组。1936年4月27日下午3时,16团一部到达丁兰木--士旺渡口,16团当日从这个渡口全部渡过金沙江。28日,46团、47团、48团余部顺利渡江。16师47团1营营长张铚秀率该营完成维西方向的警戒任务后,于28日傍晚渡江。当夜16师在上江一线休整。

1936年红军渡过金沙江在士旺、福格一带做短暂休整,上江乡格兰村格兰二组村民和卫杰家的这所木楞子房就是总指挥贺龙的临时住所。

干岩房战斗地遗址

干岩房战斗地遗址位于香格里拉市上江乡与小中甸镇之间的雅哈雪山南坡峡谷。1936年4月底,红二、六军团长征进人中甸县境内后,先头部队红二军团第四师前卫第十二团于4月27日从上江经烈马河,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雪山一雅哈雪山。途中在干岩房遭到中甸反动土司武装的阻击,红军严格执行对藏族地方反动武装实行驱散为主的政策。致使在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参谋长高利国和几十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十团政委朱辉照负伤。部队在深山密林中掩埋了战友,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从4月27日至5月2日6天时间中,红二、六军团全部翻过雅哈雪山。在行军途中,因山高、气候严寒并缺氧的状况下,加之大部分指战员来自江南,水土不适和战斗的疲劳,先后有近百名红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誌记这一历史事件,1986年原中甸县文化人士在干岩房战斗地的石壁上刻“红军长征精神不朽”的宣传标语。

重走长征路入藏线路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中心镇公堂→红军桥→资纳腊战斗地遗址贺龙桥

位于小中甸镇的清香树

1936年4月27日晚,红二军团四师前卫十二团翻越雅哈雪山到达小中甸镇团结村石麦谷自然村后,将宿营地选择在村外山边的清香树,在寒风凛冽的高原山地野外宿营。当地老百姓因受反动宣传,纷纷躲进深山密林中,当看到这支部队与以往的任何军队都不一样,于是相互招呼回到村中。此后,石麦谷村群众便在清香树建藏式白塔,以示纪念。

中心镇公堂藏名“独克瑞巴洗康”,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匪乱,光绪八年(1882年)修复。历史上公堂是当地藏族群众诵经、集会、议事的场所。

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过中甸,在公堂两厢房设指挥部,设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中甸城军分会。贺龙、肖克、任弼时、关向应、王震等领导在此召见当地各族各界代表和上层人士,并召开了重要的“中甸会议”,贺龙将军还在此题写“兴盛番族”锦幛赠送归化寺(松赞林寺),为顺利通过迪庆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创造了条件。“文革”期间,公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东西厢房等附属建筑被毁。1984年,州、县政府拨款修复东西厢房建筑,并将其公布为“中甸红军长征纪念馆”,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位于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围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心镇公堂”而建。

博物馆内的中心镇公堂1987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桥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委会上桥头。清朝时期,中甸县府在此建一木桥,并有“绿营兵”把守,为云南入川茶马互市古道上的重要通道驿站。1936年5月5日,红二、六军团在中甸休整后,红二军团离开县城,经尼西,由此过桥取道得荣北上甘孜,解放后重新修建,当地村民为纪念红军而起名红军桥。

            资纳腊战斗地遗址

资纳腊战斗地遗址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乡幸福村上桥头。1936年5月5日,红二、六军团经过中甸休整后,红二军团离开中甸县城向甘孜州得荣县进发,7日,红军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下,进至今尼西乡幸福上桥头村,先头部队刚过岗曲河桥,登上资纳腊山垭口,即遭到水边活佛纠集的反动武装袭击,发生了激战。战斗中,红二军团第五师参谋长汤福林、连长肖学志和十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红军与当地老百姓一起按照当地习俗安葬烈士后,继续北上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88年中甸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中甸上桥头纪念碑,并在碑前按藏传佛教习俗修建有纪念亭塔。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