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又一阵的笑声不时从屋内传出,这是透着别样喜庆气息的藏乡婚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处金沙江流域的得荣县,民间婚俗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农村,旧时婚俗嫁娶中,一直沿袭着“长子(女)当家”的不成文传统,家中不论有几个子女,多由长子(女)留在家中延续家业,其他子女出嫁或当上门女婿。在当地,不管是媳妇还是上门女婿,在家中一视同仁。在旧社会,曾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现象,但不是主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民间,谈婚论嫁是头等大事。男女成亲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方式。包办婚姻即父母或长辈安排子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成立的必备条件。这类婚姻中,有的是因双方父母的交情而决定结成秦晋之好。有的则是看中了对方的家产、基业等,通过媒人的撮合而成亲。有的是对方以出众的相貌或良好的品行赢得长辈的赏识,而得以成亲。 如今,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缔结婚姻成为主流。当男女青年互生情愫后,年轻的恋人难免有些羞涩,不好当面启齿向对方表达爱意,就利用喜庆节日或耍坝子、赶庙会等时机,通过跳锅庄舞、对唱山歌,有情人时不时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男方展示才艺,向相恋的女友表达爱慕之意。双方表明爱意后,就去约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彼此加深了解,感情随之升温。时机成熟时,男女双方就向各自父母及长辈介绍自己的恋人,征得家人同意。在得到双方父母认可后,双方家庭就按照风俗习惯,依次举办订婚、接亲、送亲、迎亲、婚宴等仪式。 要成全一门亲事并非易事。订婚前,家人请高僧大德卜卦,测算男女双方属相是否相合,要是属相相合则视为有缘可以订婚,若相克就要请活佛做法事,化解属相冲突后方可订婚。待这些仪式过后,男方就在短时间内指派一位至亲前去女方家订婚,随身携带一只羊腿、一坛青稞酒、一块砖茶和一条哈达作为见面礼物,当地称为“甲鲁卡达”。订婚仪式上,女方家邀请至亲参加。双方老人对男女双方婚后的生活提出要求,如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孝敬长辈、教育子女、操守品德等。女方家特别向男方提亲者坦诚相告自家闺女的不足和缺点,望成亲之后男方家庭给予宽容和改正的机会。订婚仪式后,这门亲事就算告成,男女双方是不能轻易违约的,如果违约会受到舆论谴责和众人的耻笑。如单方面违约,违约方除如数退还订婚彩礼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订婚之后,双方邀请高僧大德占卦,择吉日张罗婚礼。 迎娶媳妇和招上门女婿的婚礼仪式基本相同,是婚礼的重头戏。只不过娶媳妇的细节更为繁琐一些,显得尤为隆重。迎娶媳妇时,若是一对新人在同一村或相邻村,就需要在婚礼前一天,男方请一位道师诵吉祥经、财富经、平安经、消灾经等,旨在祈求各方神灵将吉祥和福气引到家里,祈望婚礼顺利。这时,女方要请与新娘相好的姐妹作陪,同吃同住,一直到出嫁为止,还要确定好送亲人员(7至13人不等)。 婚礼当天,男方选派有威信、能说会道、儿女双全、家庭和睦、并与这对新人属相相配的男子,带上备好的哈达、茶叶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接亲人到新娘所在的村口时,会被当地村民以特有的“礼节”挡住,村民身着盛装列队欢迎,每隔几步跳一曲锅庄舞。接亲人为了表示感谢,要给村民献上哈达、钱物、茶叶等。随后,将接亲人迎接至新娘家中,与早已穿戴好新装的送亲人员一起坐上婚礼席,此时新娘和伴娘静静地在房间等待。 按照当地的婚俗,选择与新娘属相相配不冲突、相貌略逊色于新娘的年轻姑娘当伴娘。接亲人员到家中稍作休整,婚礼席上响起曲调深沉的颂婚长调,妆扮一新的新娘被众女友簇拥着接至婚礼席。此时,屋里屋外十分热闹。 晚上10时许,婚礼正式举行。这时,善于辞令的“吉祥老人”闪亮登场,开始朗诵赞美词:赞美日月星辰,赞美宾主,赞美新人,赞美婚礼。这些内容犹如诗词,对仗工整、排比押韵,文学味浓厚。“吉祥老人”连续赞颂一个多小时,期间停顿处,听众齐声应和“辛苦了”。赞美词结束,“吉祥老人”给新娘献上哈达。下一个议程是收彩礼。以往,彩礼一般为一坛青稞酒、生产工具、钱财等,本村各户还赠送三斗粮(约5斤),直系亲戚赠送牛、马、驴、山羊、猪等牲畜。如今,改用现金,无需登记,以“唱礼”方式当众说出送礼者的金额或礼物份数。唱礼者也有讲究,除属相要与新人属相相配外,还要能说会道、声音洪亮。 唱礼结束后,在喧闹的气氛中,又一位能说会道的人起头“说笑”,又称“笑宴”(当地称“夏遭”)。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以讽刺、鞭策、教育为目的,把生活劳作过程中所见所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人大声说笑,众人细心聆听,博得大家开怀大笑。“说笑”可以不避讳辈份,相互取笑,但不能用低俗语言摆噱头侮辱人格。参与其中的人,约定俗成,不能生气、记恨。有的说笑高手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在取乐中技高一筹,语言精妙,比喻的人和事惟妙惟俏,含蓄不乏张力,乍听起来很平常的几句话,要置身当时的意境意会,才能听出别有深意,令人捧腹大笑后回味无穷。有的经典“说笑”词,流传至今。直至主婚人指令结束,“说笑”才停止。然后,中老年人起身整理衣服,伴随曲调深沉的颂婚长调,围成一圈跳锅庄舞。 翌日,依据路程远近确定具体送亲时间,一般赶在太阳落山前到男方家即可。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接亲送亲队伍还要让新娘围绕家中正屋柱顺时针绕三圈,并替她低回婉转吟唱出嫁歌,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谢兄弟姊妹手足之情,表达难舍之情。随后,接亲队伍走在前面,开始启程,送亲男子紧跟其后,最后是姑娘们将新娘伴娘置于中间位置向男方家行进。 这时,男方家准备迎候接亲送亲队伍的到来。全村男女老幼在新郎家附近列队迎候。男女一字排开,载歌载舞,将接亲送亲队伍接入家门。在队伍跨入正门时,男方家安排了司仪,用檀香丫蘸山泉水洒在众人身上,表示净身吉祥。男方家摆设庄重,墙壁四周、隔板、灶台、水缸等处,用面粉、酥油涂成吉祥符号,地板上铺着羊毛白毡,上面用麦粒勾划了雍忠符号,新娘新郎就端坐在羊毛毡上。 晚上9点左右,村内外参加婚礼的人盛装打扮,带上礼物和祝福来到新郎家,围着火塘席地而坐,品尝婚宴。常用的菜肴是清炖猪、清炖牛、羊肉汤,每人盛一碗,还有荞面粑粑、麦子稀饭等,喝的喜酒是青稞酒。大家尽情吃喝,共享欢乐时光。 唱礼和说笑以及跳锅庄舞在男女家中如出一辙。婚礼第二天,男方家的直系亲属要逐一邀请接亲送亲人员到家里做客。晚上,同村人为了庆贺这对新人,家家户户自发筹集酥油、糌粑、鸡蛋、茶叶送到新郎家,与送亲人员共舞至通宵。 婚礼结束后,新郎的父亲或母亲将陪同新娘,跟随送亲队伍去新娘家回拜,在新娘家里小住1至2天后回到自己家中。新娘要在娘家住上半月,再由新郎家卜算吉日接回。新娘到男方家需在火塘里生上火,宣告正式成为男方家庭中的一员。从此,夫妻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过起幸福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