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提到过年总是无比兴奋,年关越近年味儿越浓,过年的心情就越是迫切。那时候,年味儿是噼里啪啦的炮竹声,是烟熏过后的猪头肉,是年三十一大早的白糖拌奶渣,是初一换上的新衣裳,还有糖果、做客和通宵的锅庄…… 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家庭的年味儿各有不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记忆深处那一道道美味菜肴和舌尖上的味蕾记忆。 对于沿江一线的藏民来说,辣子汤是每年最具年味儿的一道菜,年底家家宰完年猪就把猪肝、肠子等内脏洗净、晾晒起来,等到大年三十把晒干的内脏取下,用刀切块,配着辣子、花椒、大蒜等调料用大火熬煮两个小时以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辣子汤就红红火火的上桌了。 在生活条件十分拮据的年代,大年三十一早一碗白糖拌奶渣可以算是比较奢侈的甜品了。记忆里,年三十早晨,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头一天做好的奶渣盛放在一个个精致的小碗里,再把白糖撒在上头,我的那碗白糖总是格外要多些,这是奶奶的独宠, 炸“布鲁”是每个妇女春节期间必做的功课,水磨坊里磨出的小麦面粉用水或酸奶水和着白糖揉成面团,然后分成一个个小的剂子,再制作成手掌大小的饼子,用高温油炸而成,趁着热乎劲儿咬一口,油香酥脆,别提有多好吃了。 德钦包子有葱肉馅、洋芋馅等丰富的馅料,但最正宗的口味非奶渣馅莫属了,将面团摊成薄饼的形状,再放上奶渣馅儿包成馒头大小的饺子形状,满满一蒸屉的奶渣包在热气腾腾、云雾缭绕的蒸笼里慢慢成熟,咬上一口,面的甜香和着奶渣的酸甜在口腔里开出了美味的花朵。 琵琶肉在经历了一整个冬季的晾晒后,在屋顶的仓库里和着微风、阳光的味道越发有了岁月的沉淀,切一块肉,完美的肥肉结合着一层层的纹路展现着自己的“内涵”,只需要一锅沸腾的水,迅速溶解掉自己身上多余的脂肪和涂抹已久的盐、花椒,一盘美味的琵琶肉在菜刀的雕琢中片片晶莹剔透,让人食欲大振。 年味儿依旧在人们翻动日历的瞬间跳跃,在母亲灶台的旺火和炒锅里翻滚,在孩子按耐不住的哈喇子里流淌,属于我的年味儿在记忆深处的饭桌上弥漫着香甜的味道,也在一家人高举的酒杯里散发着醇厚的酒香。(记者 此里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