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日太多精品太少令人忧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7 10:35:43

■张国华

促进文化大繁荣是我们国家的重大国策,是伟大工程,我们要绝不含糊地贯彻执行,但是我们在举办以文化为主题活动的时候,从上到下,总是欠思考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轻内容重形式,缺乏深挖细掘,粗放式的举办活动,在形式上轰轰烈烈,在内容上冷冷清清,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初衷。

我想以州内某村举办的文化节为例,谈论一下以文化为主题的节日太多精品太少,产生的利与弊的问题 。今年8月10日,在《迪庆日报》和《香格里拉网》均刊播了相关消息,该报道说, 近日,我州某村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全村男女老少、镇村干部和来宾欢聚一堂。

民俗文化节主要以藏民族茶会歌、婚歌、情歌、劳动歌及传统锅庄舞蹈等为主题,还开展了以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比赛,如藏棋、搬石头、拔河等。

村民们在舞台周围搭建帐篷,并将各自家中的特色展品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活动旨在“挖掘和弘扬传统藏文化、和谐发展、共同富裕”,众手推出节日文化品牌,立足当地丰厚的藏族历史文化资源,找准藏族历史文化与时代文明的结合点,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战略。以特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以传承文化与村民致富相结合,培育有群众基础和时代特色的共同精神追求和文明风尚,塑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藏区农村新风尚。

8月14 日,我们《迪庆藏文传媒》微信公众台也刊发了该消息,我就产生了疑问,在一个小小的村里有两个文化节,从2015年开始某家企业也在举办文化节,到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社会反响还不错。现在村里又举办类似的文化节,从内容与形式看两个文化节大同小异,连宣传报道的内容也是几乎一样,但为什么不能村与企业集中力量联合举办起来,使文化节做大做强,提升质量与效果。

我就把该文化节的藏文版消息又转发到我的私人微信圈里,让朋友们一起分享,并写上了导语,目的是抛砖引玉。导语是这样写的:近年来,迪庆在赶一个时髦,就是在赶举办文化节的时髦,这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中,出现了一些轻内容重形式的问题,人曰我曰,东施效颦,最为突出的是不见各自的特色,趋于雷同,连自己也不像自己,对文化传承与保护还有多大的意义?发出去了之后,就引起了朋友们的热议,热议的内容也不少,从朋友们的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朋友们是在担当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责任,也算是有责任心的热心人,都有自己的经历,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此摘录其中如下:

和翠堂评论说:“成立各种各样的协会(分会)和举办各种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文化节,群众是不大喜欢的,只是不愿意出声而已。”

康巴雪评论说:“一窝蜂地凑热闹式文化节。”他又评论说:“的确,用心用情才能做好,急功近利和浮躁只会毁了文化。”

格咱-阿来-阿奔评论说:“迪庆因为缺乏文化底蕴,举办者对文化肤浅认识,因此永远停留于自娱自乐的怪圈。且喜欢搞一些藏区山寨版,让人欲哭无泪。”他还补充评论说:“在迪庆人的观念里,只要会唱一首藏歌或者跳一曲锅庄舞,大家都认为是懂文化的人,甚至是属于搞大文化的人。”他又更进一步地对文化进行阐述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及态度,更是一种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思想内容、触及灵魂深处的再现,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总体反映,寄予了丰富内涵的无价之宝。无论任何潮流都不能因为践踏文化而居功自傲,而是有了文化的存在,认识自己的价值,那我们就没有随波逐流。”

还有一个朋友圈里的微名叫唯有我独尊的评论说:“喜欢跟风。”

的确,迪庆实施“文化兴州”以来,可以肯定地说,成效显著,但有些部门和单位的举措存在东施效颦的模式,尤其是目前以文化为主题的节日太多精品太少,反而使自己不像自己了,失去了自己的样子。有时候正如我们藏族俗话里所说,狐狸模仿老虎跳,狐狸的腰杆被狗折断。这句俗话很有哲理,我们可以深深的领会一下,会有不少的启发。

关键是当前我们在实施文化项目中,应该多留心留意,抓住文化的本真,不曲解,不放大,不缩小,创新有本源,不离谱,不出格,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办不好文化节,别人会取笑我们,别人还会说,他们又在憨纵乱跳,办一些没名堂的活动。

其实,举办文化节要的就是内容,以内容为王,内容才是本源,没有本源,再好的形式也没有生命力。

举办文化节不是不好,而是很好,能够把文化持续传承下去,能够把文化持续发展下去,不忘初心,但要做到宁缺毋滥。

我还认为举办文化节,要办精品文化节,办拿得出手的文化节,让人震撼的香格里拉品牌的文化节,绝不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文化节上,通过文化节把文化带动起来,把文化活起来,让文化变成真正的“活化石”。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将对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深度挖掘节日文化的价值,打造精品文化节日,传承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我们要坚信文化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并不是在一两天里就能做好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既要过节,更要过好节,必须去珍惜它、关注它、呵护它,让它永远活在我们的当下,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才是文化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