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走过香格里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4 13:34:51

香巴拉

“香格里拉”为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是指一种理想的生活地方,英语为Shangri-La,大体的意思是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香巴拉王国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着被称为卡巴拉王宫的雪山。

1933年英语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部轰动一时的探险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绘了一个永恒和平的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在书中,希尔顿讲述了一个离奇、带有神秘主义的历险故事。西方当时正处经济衰退与战争频发之时,四个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人在一次意外的旅行中,被劫持到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世外桃源”。在这富饶可爱的山谷中,四人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奇特历险。其中有人被这里的神奇美丽折服而不愿意离开的,有人幻想着将自己的事业驻扎在这块快乐的土壤上,也有发现谷中金矿,野心勃勃地编织发财梦的,还有一人怀着美好的爱情逃离了现实世界。

小说着力刻画了峡谷里的人们与世无争、逍遥自在、无欲无求的生活,这里尽管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人们却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这里的人们安分地享受着阳光和雪山的恩赐,却对峡谷里遍地的黄金不屑一顾,形成了一个理想的“香格里拉”社会。显然这样的地方,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由于书中注入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把那种原始的纯朴发挥到了极至。好莱坞制片公司买下该书版权后立即搬上银幕,电影很快就风靡全球。特别是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也很快唱遍全球。“香格里拉”一词就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成了人们梦中的“伊甸园”与“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詹姆斯·希尔顿还在书中明言“香格里拉”就在中国藏区,地处雪山环抱中的神秘峡谷,附近有金字塔般的雪峰、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还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那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共同在那里生息繁衍。这部小说描绘的那个远在东方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犹如一个魔幻的谜,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追寻。香格里拉在哪里,谜一样吸引着无数的追寻者。

《消失的地平线》构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但希尔顿本人并没有到过所谓的香格里拉,他只是看了探险家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一组照片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便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一种特殊的存在。《消失的地平线》成书的1933年,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战争的阴云正在凝聚,人们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打杀,渴望一种安宁、团结、稳定的氛围。香格里拉中恬静、美丽、安详这一环境,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普遍愿望。

希尔顿的长篇小说《失去地平线》,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太多的魔幻色彩,而是那既真实又缥缈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吸引了不少的寻梦者。我读着小说,静静地漂浮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深深地呼吸着书中清新的草香,不知不觉就会舞动着慵懒的身体,尽情地放飞着疲倦的心灵。感受着书中的环境,我的双眸突然会变得清澈透亮,我好象看到穿着漂亮藏服的扎西卓玛的灿烂笑脸如草原上绽放的野花,尽情地在草地上随着节拍翩翩起舞,此时似乎我也无法安静,站起来跟着与之牵起手疯狂地舞动着,此刻我们之间没有了贫贱之分,没有了民族之分,大家手牵着手就这样传递着温暖与快乐。

许多时候,我慵懒地躺在床上品味着书中的环境,香格里拉那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敦厚的藏域文化,雪山、草原、高山湖泊、峡谷风光、松赞林寺、白水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蓝月山谷、赛马场景,这精彩、生动、美丽的画面,就像电影镜头一组组随着作者的推拉摇移,真切直观地呈现在我的面前。美丽的香格里拉,大概是为梦而生的,好象只有在梦中,人们才能尽情欢喜、尽情陶醉、尽情狂癫,真正活出一份狂野的洒脱与不羁。

梅里雪山

从香格里拉到德钦约200多公里,道路险峻,属滇藏公路的一部分,要翻越4200多米的白茫雪山丫口,德钦四周雪山环绕,雪山下是浓密的原始森林,中间有广阔的草原,分成八块,如同八瓣莲花,铺满大地。

我独自到德钦县时,已接近傍晚,赶在落日黄昏前,我赶到了飞来寺。飞来寺,地处边地小城德钦县城的远郊,是观看梅里雪山的最佳场所。我赶到时,寺庙前的小广场上已是黑压压的人群。有人双手合十,颌首仰望,有人手端相机,神色专注。众人的眼光都朝着一个方向——梅里雪山。此时雾蒙蒙的梅里雪山,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若隐若现,静穆得俨然一座庄严的圣殿。

第二天清晨,我一早就到了梅里雪山观景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面的梅里雪山那绵延高耸画面,那圣洁的肌肤,如横空出世般排列成长列,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神秘的卡瓦格博峰从云层中逐渐显露,像银色的宝塔般闪耀着雪白的灵光。我一时间被美丽的雪山震慑住了,那雪山仿佛一下子从天而降,高高耸立在缭绕的云雾里,若隐若现显示着她的神秘莫测。银白的雪山是那样的纯净,纯净得我几乎看不见丝毫的杂质。据说,只有有缘的人才能看到梅里雪山的真面目,我第一次来就看到极美的神山,看来我也算是个有缘人了。

引领我到梅里雪山脚,并一直引导我上山的,是一小放牛娃。这小放牛娃,一面牵引着我骑马的马绳,还一面唱着叫不上名的土里土气的山歌,音色竟有点象阿宝那尖尖的嗓音。在一个小山岗较平缓的地方,我从马背上下来坐下休息时,小男孩凑近我的耳朵,悄悄压低嗓音说:

“因为神不允许,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至今无人能爬上去,并且将来也不会……”小男孩说完就独自走到一边,并哼唱起了《青藏高原》。

我瞬间目瞪口呆,这小放牛娃的嗓音竟是那么清纯,就若小溪水流淌一样悦耳。我不知道,神允不允许人登上卡瓦格博峰,但我可以证明,这个小放牛娃清脆的童音,已经登上了梅里雪山的峰顶,且在卡瓦格博峰上缭绕。

梅里雪山处于横断山脉,是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米,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还是藏区八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北与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接,共有山峰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

卡瓦格博,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经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并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卡格博峰下的“明永恰”和“斯恰”两条冰川如银鳞玉甲的长龙,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带,离澜沧江面仅有800米,是世界上稀有的低纬度现代冰川。

神山卡瓦格博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藏民会到此焚香朝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若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神圣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迄今无人能够登顶。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对主峰卡瓦格博又一次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准备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米时天气突然恶劣起来,只好下撤,准备于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却在宿营地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17名中日登山健儿永远长眠在雪山上。部分遗体于数年后,才被当地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现在,在梅里雪山下的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在梅里雪山,我失眠的心又回归了宁静,雪山上缥缈的雾影尤如飘荡的梦幻,山谷间汨汨的流水蜿蜒缠绵,流淌着春天的柔情,好象天籁之音般的旋律润泽着你的双耳。山中多彩的杜鹃花绽放着美丽的忧伤,百花迎风曼舞。鸟雀的啼鸣,时而快乐高昂,时而幽怨恻悱,宛如在诉说着美丽而忧伤的梦。

在梅里雪山的山谷间行走,有种恍如梦中的感觉,有点让人不知所措,我愿意沉浸在这幸福的梦中不愿醒来。梅里雪山,我生命里永远的风景,一个充满神奇的梦幻之地。 (未完)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