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一个碗 藏式木碗的“终身契约”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14 10:02:52

在迪庆,你时常可以看见一位藏族人从长长的藏袍里拿出一个木碗来喝茶。木碗可以说是藏族人的随身之物。

藏式木碗起初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用具。由于他们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劳动,流动性大,不便使用容易破碎的陶瓷碗和又贵又重的金属碗,所以轻巧实用,价廉物美的木碗非常受欢迎。

这个习俗沿袭下来后,藏族农牧民习惯把木碗怀揣在长袍内,随时随地都可使用,他们说经常用木碗饮酒能使人聪慧英俊,难怪藏族人对一个好木碗就像对情人般迷恋。他们有时把心上人比做木碗,欲揣进怀里一同浪迹天涯。有一首西藏民歌这样唱:“带着情人吧害羞,丢下情人吧心焦。情人如若是木碗,藏在怀里该多好。”

因为一辈子只用一个木碗,所以藏族人挑选木碗时很有些讲究。有人说,每个木碗在被主人选中时,就签下了一份“终身契约”,必须陪伴着主人走完这一生。

如今,木碗不仅只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它还是具有藏族特色的实用工艺品。凡是来到迪庆藏区旅游的人,几乎都要买一套当地的木碗,带回去作纪念。据了解,藏式木碗主要是由云南迪庆和西藏两个地方生产,一般用桐树、桑树、桦树的树干、树节、树疙瘩等刮制或车削而成,制作中要经过选料、晾干、做毛坯、水煮、修整成型、上漆等多道工序,有的表面会刻绘图案。制成的木碗,一套三个,两大一小,两个大碗可将小碗扣合于其中而成一个扁圆的 “木球”,十分精巧,而且木碗质地坚硬,碗面光滑,纹路清晰,经久不变型、不破裂。  

怀里总揣着木碗

在迪庆,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人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

藏族人多以氆氇装遮体,以皮袍御寒。皮袍和氆氇装质地不同,但都结构肥大,袖口宽敞,一般均用腰带,男子穿时提起下摆与膝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空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只要出门,怀中一般必有一件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木碗。

民间说唱艺人的木碗最大,“能装五磅暖瓶的酥油茶”。民间艺人每到一地拉开场子表演节目时,一边表演,一边摆出木碗请求给予赏赐。此时的木碗又多了一种功能——可装钱和别的东西。

僧人也用木碗。他们的木碗造型各异,熟悉寺院生活的人,竟能从碗的造型上看出碗的主人所属的寺院,木碗已成为寺院的标志。僧人中的铁棒喇嘛的木碗既不揣怀里,也不装在碗套里,而总是拿在手上的,每到宗教法会上,铁棒喇嘛持棒维持秩序时,木碗已具有权力的象征,直往那些不守秩序的人的头上敲去,受罚之人不敢不服。

往日,藏区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随身携带的木碗,是装在碗套里。俗官挂在腰边,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官阶大小的标志。俗官挂在腰边的这种餐具叫“贾赤布雪”。“贾赤”是汉式小刀,“布雪”是装在缎制碗套里的木碗。每逢各种聚餐的场合,贵族们都毫不犹豫地拔出小刀切割大块的牦牛肉和绵羊肉,掏出木碗啜饮酥油茶或喝碎肉“土巴”。喝过茶,四品以上的官员还能得到一勺酥油红糖人参果米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它装进木碗,再以绸布包裹严实,带回家当成宝贝一样与妻子儿女共享。

木碗与它的主人就这样一生相随,直至陪伴主人走完一辈子的人生。奠亡后,阴阳两别,各自分手,因而人们对木碗的感情自不待言,那是很深的。木碗本为平常物,进入社会生活以后,便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以及文化观念的改变,揣碗习俗作为一种现象,正从藏族同胞生活中逐渐远去。但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它将会长久地留存于藏民族文化史中。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