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耳部装饰 据当地人称,悬崖上有一个山洞,外面小里面大,江水在这里转弯,冬季候鸟南飞,野兽冬眠,江水冲击山洞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有人说像野兽的咆哮声,也有老人说像寺庙里敲钟发出“空空”的声音。人们以为这里有妖魔鬼怪,就请高僧在这里做法镇妖。于是高僧便亲自手书6字箴言镌刻于此。 10多年前一场大雨引发了洪水,澜沧江位于此段的河床被抬高,江水淹没了石刻和山洞,于是人们再也没有听到那声音。 “在这座小山上游1公里处,也是澜沧江边,还有一个崖壁,上面也有石刻。”和琼辉说,这个崖壁据澜沧江有20米左右,他曾亲自量过石刻的高度,“大的字是6字箴言,最大的一个字有1.78米,6个字的长度是6.4米,石刻上还有小的藏文。”他判断两个石刻应该是同一时期的。“宗咱的石刻很多人都见过,除了6字箴言也是密密麻麻的小字,估计是截取了《金刚经》部分内容。” 有趣的是,据说这个崖壁就是传说中第二个赶来阻拦洪水的山神所化。 对于上述传说,和琼辉有自己的看法,“从初唐时候,澜沧江沿岸就是茶马古道,也是进入藏区的主要路线,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他推断这个故事源于此,由于是交通要道,在此居住的人增多,过往的行人也日益增多,但是灾难并未因此减少,落石、洪水以及其它自然灾害频发,时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无论是山神,还是发出声响的山洞或是6字箴言,都是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为了保平安而做出的努力。 “所以,我们曾经推断这里是一个渡口。”和琼辉说,但是接下来在宗咱的发掘却推翻了这一结论。 那么,这里究竟发现了什么? 城池!城池! 考古工作者在这座小山里面,意外发现了石屋。随后,十几座的石屋和数十道石墙出现了人们的视野中,其中部分石屋和石墙保存较好。这居然是一座城池。 2013年9月23日,考古工作者来到了这里。 宗咱海拔1836米,刚到这里考古工作者就遇到了极大的难题,那便是村民不许他们“侵犯”神山。“村民不能理解我们的工作,所以一开始反弹很大。”负责此次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朱忠华说,因为村民的态度使得工作开展十分困难,考古队与乡政府、村委会一起努力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遗憾的是成效并不大。 于是,考古工作者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从山下开始发掘,慢慢向山上靠拢,把举行祭祀活动的山顶放到最后发掘,争取时间让村民了解考古工作。 这座小山灌木丛生、乱石林立,工作人员不仅要防止手被刺伤和落石危险,还要预防另一种更可怕的生物,“红蚂蚁,被咬到就会起很大的包,加上天气炎热,十分难受,但是还好没有发现蛇。”朱忠华说,“工作辛苦是其次,只是一些村民在阻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