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旋律的传承人——杨庆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27 16:06:02

  在杨庆科老人的家,我们了解到了藏族锅庄舞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杨庆科老人展示了一段锅庄舞步,并说现正参加迪庆州文化馆的录制,接下来准备申请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藏族锅庄。

  据了解,锅庄,又称为“果卓”、“卓”等,藏语意为圆圈舞蹈,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艺),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舞蹈,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舞蹈。

  据悉,杨庆科老人是一位藏族,14岁就开始跟随外公学习锅庄,17岁时开始做本家族的“追奔”和“巴奔”(即主婚人)。1999年6月,他在香格里拉赛马节里获得组织奖。2000年5月,在首届香格里拉艺术节中,获得艺术节表演三等奖。2008年“欢乐香巴拉”迎春民俗活动中参加民间老锅庄舞比赛获第二名。现在的杨庆科老人已经有70多岁了,是建塘镇德高望重的“擦奔”(即司舞者)。

  杨庆科老人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他在乡镇林场做场长,那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年轻人来向他学习锅庄、茶歌。在那个时候,他收的一批徒弟现在大多已成为藏族锅庄舞的传承者。2002年云南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他“民间舞蹈艺人”的称号,并把他列为藏族锅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自此之后,作为老年协会的宣传部长,他又积极地在协会中倡导许多老年人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藏族锅庄。同时,也把锅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他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的非物质文化,一起保护老一辈为我们留下的遗产。”现在,他正在准备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为此参加州文化馆的录制活动,已录制锅庄舞曲110首,还差30首就录制完成。完成录制之后,他还会带领老年协会的老人们一起参加县文化局的录制活动,让藏族锅庄绽放光彩。

  现在的杨庆科老人已是74岁高龄了,但他对锅庄的热情还一如既往,当他谈到锅庄的舞步时,他情不自禁地带着我们一起跳了起来。(实习生 郜俐 马昌丽)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