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土陶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24 19:20:33

香格里拉三十三怪当中,尼西茶馆嘴朝左堪称第一怪,就其左的原因大致就是嘴在左边便于给客人倒茶水罢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茶罐,竟然引领了香格里拉藏族传统手工艺黑土陶作坊的悄然兴起,将这一小小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并走出国门远销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地。当地人揶揄尼西有七小:茶罐小,毛桃小,藏鸡小,鸡蛋小,木碗小,辣椒小,旺堆小。今年年近七旬的藏族黑土陶师孙诺七林老人就是这个奇门绝技的传承人。

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满行政村汤堆自然村位于尼西乡政府驻地崩书塘东南方向8千米处,共有农户150户,人口809人。据悉,尼西汤堆制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该乡幸福村发掘的距今2000多年的石棺墓中即发现有夹砂褐陶器,有些器物的形状与现今尼西制作的陶器极为相似。尼西陶器的特点是肚大口小,选料精、做工细,多为黑陶。表面勾勒出简单花纹图案或嵌镶上各种瓷片做装饰,是当地群众喜爱的日用器具特点,所以居民家中的器具大都是土制陶瓷。

尼西汤堆的土陶原料使用当地(萨西贡)挖来的红土、白土,在烧制过程中取三分之一的白土和三分之二的红土搅拌后在平坝上晒二至三天,再用粗10厘米、长1.2米、重7千克的栎木杵舂4个小时左右,用筛子筛细,然后和水揉成团,将泥团焖在大铁桶内,焖的时间越长越易制作。

土陶一般在自己家中做,制作时多席地盘腿而坐。制陶的案子是一块长条形木板,铺在地板上。因地处高原,室内阴凉,即使是夏天,也需穿着毛衣,腿上盖着棉毯。制陶的工具有:陶拍、雕笔、木刮刀等工具。

一块圆中带方的圆底木板,相当于手轮圆底木板置于长条形案子上,用左手拨动旋转。首先取适量的陶泥,用陶拍在案子上打成条状,在基座上盘成器形,根据器物形状,用陶拍拍成器物大体轮廓。旋转基座,用木刮刀刮匀刮平,接着在器壁外镶嵌瓷片,点饰各种图案。成型后置于通风处阴干,用粗麻布将陶器磨光,在陶器里放入锯木灰,然后放置在火塘上烘干,再将其放在火塘周围烤黑,最后将基本成型的陶器放置在平坝上堆成二至三层,在陶器的空隙间和周围堆放松柴,再用栎树叶引火,烧1小时左右,陶器就制作完成。在他们制作的黑陶器物上,采用各种形状的碎瓷片镶嵌成各种图案。

尼西汤堆一带土陶在上世纪70 年代就有30多个品种,目前已有80多种,分为生活用品、宗教用具、工艺品三大类。其中生活用具有罐、锅、炉、壶、盆等30多种。宗教用品有香炉、酥油灯等20多种,工艺品有花瓶、烟灰缸、鸟壶等20多种。

孙诺七林老人可以坐在自己的家里收徒弟,传承这门独门绝技。2000年,孙诺七林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高级美术大师,目前尼西汤堆村从事土陶生产的人家达到60多家,生产各种土陶40000余件,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史效轩)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