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新闻翻译关键在于遵循翻译标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4-05 10:22:2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自古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汉族和藏族之间的交往也有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在交往过程中以汉藏口头翻译交流为主,到了公元七世纪吞米桑布扎创造了藏文,从此开始汉藏口头与文字翻译兼用,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多元性、信息爆炸时代到来,汉藏翻译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技等,汉藏新闻翻译也如此。汉藏新闻翻译作为前沿宣传媒体的载体,所肩负的责任重大,社会影响力更广泛。

汉藏新闻翻译是翻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运用两种语文的活动。由汉文新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藏文新闻表达出来的翻译活动,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综合运用汉藏两种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理解与表达的有机统一结合,最终所翻译的新闻让广大受众看懂、读懂、耐看、理解至深。

但是,在汉藏新闻翻译实践过程中,由于汉藏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汉藏文化依附矛盾现象,对原文的理解和原文所载的文化信息的传递时有影响。因此,要针对汉藏文化差异的存在,汉藏新闻翻译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汉藏文化修养、汉藏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找到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差异,以实现汉藏文化所载信息的对等传递或近似对等传递,满足受众的需要。

翻译界通过长期的翻译实践总结认为,翻译是一门杂学,杂就杂在文化差异上,译文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者对文化信息的把握和处理,翻译者只有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更多地了解汉藏文化差异性,把握隐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文化蕴涵,才能充分实现原文翻成译文的传递,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文化信息的跨语言移植,才使人类有了当今的现代文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翻译工作也有其标准,拿标准来翻译,达到翻译的目标。翻译标准不是翻译者凭空想象而捏造的,而是翻译者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译者又拿它来衡量译文的质量,最终翻译者拿它作为力求达到的目标。说起翻译标准,古今中外提法众多,历来是众说纷纭,但这种情况不利于翻译工作者的翻译实践,无法使翻译工作者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原则,使从事翻译工作者无所适从。因此,作为汉藏新闻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还是使用最常见的大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翻译标准为好,这是翻译界一直以来所承认和推崇的标准,对我国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俗的说,“信、达、雅”即:信是忠实原文;达是通顺易懂;雅是保持风格。这一通俗易懂的翻译标准,对提高汉藏新闻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忠实原文,不篡改歪曲

忠实原文是汉藏新闻翻译的主要标准之一。翻译者在汉藏新闻翻译中必须把汉文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在藏语译文中表达出来,不任意的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因为,汉藏新闻翻译不是完全可以自由发挥的创作,而是一种技术性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汉文新闻翻译成藏文传达给不懂汉文的受众阅读,而不是表达翻译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去感染受众,所以,汉藏新闻翻译时不能离开原文任意发挥,更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志随便增译和减译原作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党报的汉藏新闻翻译更加注意这一问题,党报的性质决定了汉藏新闻翻译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党报姓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在汉藏新闻翻译中决不能篡改、歪曲、遗漏党的声音传播。

忠实原文旨在汉文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在于汉文原文的语言表达形态。因为,汉藏语言文字类型有差异性,语言表达习惯也就大不相同。所以,在汉藏新闻翻译中,只要努力钻研原作,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摆脱其表达形式的束缚,掌握汉藏语言及思维的主要差异,并对藏语运用自如,就能使表达符合藏语习惯,消除翻译症,译文既不失真实内容,又达到符合藏语表达习惯。

汉藏新闻翻译中,完全读懂原文是关键,也是基本的要求,除了不任意的篡改、歪曲或任意增、删外,还要努力防止因误解原文或表达不当而产生误译现象,也要防止因粗心大意产生漏译现象。

二、通顺易懂,不胡言乱文

通顺易懂、符合规范是汉藏新闻翻译语言形式上必须达到的标准。翻译者在读懂汉文原作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符合藏语的语法规律、修辞习惯和表达形式,把译文翻译成明白晓畅的现代藏语,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生造、滥造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也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译文易懂是汉藏新闻翻译语言形式的表现,而不是内容的生硬翻译和死翻译。内容难懂或易懂是原文决定的,但译文是通过翻译者的翻译在语言形式上转换后可以让读者易懂,才能达到宣传目的,才能使新闻人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翻译者的初衷,也是汉藏新闻翻译工作者必须努力去追求的最大目标。原文翻译出来后读者读不懂译文的内容等于白翻译,也是一种徒劳,也是脱离群众的集中表现。

党对党报要求做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宣传报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汉藏新闻翻译也要立足做好“三贴近”宣传报道。做好“三贴近”宣传报道,首先语言必须要接近民众,只有语言接近民众、译文通顺易懂,才能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译文不通顺的问题,往往出现在从汉文翻译到藏文的语言逻辑对应规律转换上,符合对应规律要求,翻译的就正确、通顺易懂;反之则就要出差错,意思大相径庭。

三、保持风格,不蜕变本色

“信、达、雅”三个标准,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浅到深,而“雅”就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尤其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翻译,文学性极强,保持风格显得更重要。

在汉藏新闻翻译中,保持风格不可忽视,把汉语原文的风格尽最大可能在藏语译文中保持下来,包括语言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个人艺术特色等诸多风格。在保持语言风格中,找出汉藏两种语言的对应规律,对遣词造句、语法结构、修辞特色、语体特色等方面做到技术性和创造性结合翻译,不失去其原文本色,让受众原汁原味的享受。但在翻译中也不能机械的追求译文的雅致,翻译者不以原文为根据,而以翻译者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

在汉藏新闻翻译中,由于翻译者对汉语原文的理解程度和藏语修养水平的差异,往往会出现影响保持风格的诸多问题。因翻译者的喜好改变原文风格,朴素的被译成华丽的,紧凑的被译成松散的,幽默的被译成呆板的,顺口的被译成羞涩的,粗俗的被译成高雅的,欢快的被译成忧愁的,通俗的被译成文绉绉的,粗犷豪放的被译成温文尔雅,富于西方色彩的被译成富于东方色彩的等等,甚至出现牛头不对马嘴,似通非通、诘屈聱牙的译文现象,让受众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

因此,汉藏新闻翻译工作者应当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文字,并能运用两种语言来思维,翻译内容表达自如,汉藏语言风格兼有,反之,译文将成为汉语式的藏文表达,失去了雅致的藏语文表达风格。

总之,从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鲜明性的角度,汉藏新闻翻译工作者要充当好“传真机”,而不能充当“说谎的媒婆”。在汉藏新闻翻译中,要正确处理好“信、达、雅”三个标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好要“信”则必须“达”,要“达”则必须“雅”的关系。也就是说, “雅”是“达”的条件,“达”是“信”的条件,“为达”最终是 “求雅”的关系。(张国华)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