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下孕育而出的多民族艺术文化之“花”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胜景。在这五光十色的文化之光中它们必然有所交集,有其共通之“美”。 绚丽的藏族民间舞蹈艺术与古朴的土家族民间舞蹈艺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绽放而出的两朵“奇葩”。藏族民间舞蹈和土家族民间舞蹈最大的共同点在其动势、动态上所显现的顺手顺脚的“一顺边”,即俗话说的“顺拐”。“舞蹈”的“一顺边”,完全不同于生活中因过于紧张手足无措时形成的一顺儿,而是人们在高原上劳动生活中形成和所特有的艺术升华。此动态的形成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必然与这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从语方系属关系来分析,这两个民族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 一、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藏族民间舞蹈“一顺边”的美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以及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地属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之为“世界屋脊”,乃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极具神秘色彩的农牧文化。“一顺边”的美,源于高原的劳动生活,来自高原民族的审美心理。在藏民族居住区,由于高原氧气稀少,人们劳动的速度不宜过于急促。而高原地区,通常道路崎岖不平,且多为山路,所以人们普遍穿长靴行走。在日常生活中,牧民们会在后背负一个竹桶以便携带所需品。即便在劳动生活中,通常也是肩负重物登山劳作。由于特殊的高原地势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劳作时常年背负沉重物品,人们在行走时普遍上肢向前倾斜以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来源于劳动者智慧的创造,行动起来最省力、最得力,又能减少危险的体态,就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动态,并逐渐升华为“一顺边”的美。 当然,藏族民间舞蹈“一顺边”动态的形成并非源于一个因素,它是多因素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的产物。笔者只是从其中的一个角度出发来究其成因,然而,还需做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其剖析得更加透彻。 二、以人类学的视野分析土家族民间舞蹈“一顺边”的韵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北支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古丈、张家界市以及鄂西一带,南支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重庆市、黔东地区、湖南凤凰、泸溪、麻阳一带。 由于受群山环绕,依山而居的地理环境影响,土家族民众通常在日常生活之中或者是在劳动之时也会背负一个竹桶以便放置日常所需物品。土家族人通常是以村为单位,分布在不同的山地之间。所以,人们不管是上山挑水、砍柴、打猎,还是前往另外一个村庄都必须翻越群山。土家族人长年累月背负重物,长期双肩挑水翻山越岭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土家族民间舞蹈中“一顺边”的动势。这种由日常劳动生活导致而成的身体动态在土家族民间舞蹈中可信手拈来。例如,土家族民间舞蹈“摆手”。“摆手舞”是流传于当地古老而传统的群体性舞蹈,其中包括了以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为主题的70多个动作。其舞蹈内容主要是祭祀祖先、乞求丰收。土家族“摆手舞”主要是对其劳动生活形态的模仿,如有:“耕地”、“播种”、“绕绳”、“打蚊子”、“吃豆豉”等。除此之外,对动物的模仿也不胜枚举,如“斗牛”等。按种类又可将其划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舞蹈时多围成圆圈,圆圈中间站立一人敲鼓或锣,以其为中心绕圈而舞。“一顺边”的动态形式在摆手舞中贯穿始终。每一个“单摆”、“双摆”、“回旋摆”等都显现出“一顺边”的独特魅力。 “一顺边”的动态形式多出现在高原、山地地区。这种动态的形成与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密不可分。 三、同语言系属下的藏族民间舞蹈与土家族民间舞蹈 维基百科中介绍:“语言系属分类是指根据语言而发展和演变、直接而明显的关联,对语言进行归类的方法。语言系属分类主要依据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某些对应关系,把具有相似的语言归于用一类语群,这种语群称为同族语言即‘语族’,按‘语族’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这类同类语族称为同系语言即‘语系’”。 藏族是一个拥有本民族文化语言的族群。而在藏族文化大系统之中,其语言文化也凸显出自身的文化属性。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同样,土家族也有本民族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属于土家语北系土家语;南系土家族通用土家语和汉语相融合后形成的土语。 藏族和土家族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笔者认为这与他们所居住的地理位置地势形态有很大的关系。藏族区域分布较广,多分布在中国领土的西南部。土家族多分布在湖南省、湖北省的西北部。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两个族群居住较为接近。而从地势上来看,藏族居住在高原之上,而土家族居住在群山环绕之中。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地势上来看,同属于一个语族下的两个少数民族不论是在历史文化源流上,还是人文地理环境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也导致了两种民间舞蹈在动态上的相似性。 笔者对于两种民间舞蹈动态相似性的分析还尚浅,要真正全面剖析两者的同一性还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文化的“根”出发,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视角来共同解析其舞蹈艺术文化产生的根源。(项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