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尼汝藏族群众的重要节日之一,但其历史不是很悠久。从藏历新年的历史演变发展看,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藏族早在公元前100多年前,就有自己的苯教历法。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新年大概在现行藏历的11月1日。后来随唐朝文成公主入嫁吐蕃,把汉历传入藏地,至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藏历与汉历在藏地逐步统一,到元代萨迦王朝时期,藏历的发展趋于完善,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般在12月29日开始过藏历新年。在过去,尼汝藏族也使用藏历,习惯于过传统的藏历新年,后来到了民主改革时期,公历和农历传入尼汝,从此,尼汝藏族按照农历在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过春节时过新年,但其内容、形式和功能与藏历新年基本相同,形成了尼汝独有的藏历新年和汉族春节为一体的尼汝春节。 尼汝春节一般从农历的12月29日开始到正月十五日,为期17天。尼汝藏族十分注重年货的采买,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尼汝藏族每逢春节来临,不仅要在家里准备好充足的自产年货,而且还要到县城建塘镇采买在尼汝没有的年货,备上丰盛的年货才过春节。尼汝藏族俗话说“家家户户都到建塘,背的皮口袋有大有小。”这一俗话充分说明了尼汝藏族不分富贵贫贱的人家都到县城建塘镇采买东西,但由于贫富悬殊差距,采买来的年货有多有少、有好有坏、有贵有廉。另据说,在过去每逢新年来临,尼汝藏族相约全村一户一人集体到县城建塘镇采买年货,防止在路途中被强盗的抢窃,但是有时也遭强盗来抢窃一空,过不上幸福快乐的新年。如今,社会环境平安,乘车到县城建塘镇采买年货,用不着发愁遭受强盗的抢窃而过不上节日。 尼汝藏族除了到县城采买年货外,还做好年前的其他准备。农历12月24日至25日宰杀年猪,因为尼汝藏族把12月份称作“羊月杀猪月”,杀猪基本上安排在12月份,尤其是在年前宰杀年猪,保持节日肉食的鲜美。 打扫卫生是尼汝藏族在春节前必须做好的重要事项之一。在农历12月26日,家家户户习惯整天都专门打扫房屋和烟囱的卫生,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衣物洗得一尘不染,把垃圾和烟灰倒在十字路口,既消除过去一年的一切晦气,又求来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以传统的敬酒形式准备迎接客人 农历12月27日家家户户开坛新年藏酒,既要准备好家里的待客用酒,又要提前准备好带到牛场的新年用酒。因为牛场在高山上,路途遥远,必须在29日过年前把牛场的年货送到手过好节日。 农历12月28日家家户户除了洗刷锅碗瓢盆和家具外,还修整火塘,制作豆腐和魔芋等各种春节必备的食品,使春节过得殷实丰富。 尼汝藏族习惯于从农历12月29日开始过春节,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做年夜饭、贴春联和门神、洗澡、洗头、准备好春节期间煨桑用的祭品和当晚将举行的驱鬼避邪的“巴让”仪式。年夜饭藏语称为“格散”,其意为“腊九粥”,但其制作方法和原生文化涵义已发生了变异,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才吃年夜饭。据说,过去在尼汝吃年夜饭以腊九粥为主,其制作方法是在粥里除了放青稞、奶渣、肉等之外,还煮包有火炭、盐巴、豆子、石子、羊毛、辣椒、白纸等的面疙瘩或太阳、月亮、经书等形状的面块,通过食到的各种面疙瘩表示福气、懒惰、小气等,以增加除夕的气氛。比如,火炭表示心黑,盐巴表示懒惰,豆子、石子表示小气,羊毛表示温柔,辣椒表示嘴巴泼辣,白纸表示逛荡。太阳、月亮象征光明,经书象征虔诚。以吃腊九粥的形式,增加节日的气氛。如今,尼汝藏族的年夜饭以煮肉、炒菜、煮饭、饮酒等形式代替了食腊九粥的习俗,也有人家大鱼大肉、八碗八碟上桌吃年夜饭的习惯。 在吃年夜饭前,白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洗澡、洗头,特别是一定要洗头,洗去过去一年的污秽,迎来新一年的福运。洗头时忌讳对着房子洗,从里向外对着大门洗。据说,这一天洗头全家人都会吉祥如意,一切顺心,头发也会长得又黑又长。 晚上吃年夜饭前,家家户户还要举行隆重的驱鬼避邪的“巴让”仪式,主人家点燃冷杉、杜鹃等枝叶,全家男女老少跟随主人家从楼上到楼下用烟熏除秽,直到大门外,然后在大门外烧起冷杉、杜鹃等为燃料的火堆,按逆时针方向从上往下跨绕火堆三圈,同时用手持的糌粑团从头到脚地边点擦身体边吐口水,然后扔到火堆里燃烧,再捡数颗白色和黑色石头磊起来,口诵咒语,打枪鸣炮,同时消除一年里的不吉利和霉气,祈求来年吉祥平安。 农历12月30日尼汝藏族称其为“洛塞瑙旺”。尼汝藏族俗话说“大年三十弥漫无境,观天测向方向弥漫。”其意为这一天方向弥漫,可以做一切事情,没有更多的忌讳可言。从这一天的活动内容来看,以煨桑、祭祀活动为主,这与节日最早渊源于古老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凌晨时分,待雄鸡一打鸣,家家户户派一人到河边、溪旁、泉眼处争先挑“头鸡水”,其他人在家里用柏木、桃木、樱桃木等柴烧火,去挑水的人取水时口诵吉祥颂辞,朝天上抛撒五谷,螺号声声响彻云霄,插一根挂有五彩纸条的柏树枝,祈祷树枝长成苍天大树,家里的经济条件像柏树一样,一天比一天旺盛起来。“头鸡水”挑回家后,用“头鸡水”熬第一罐酥油茶喝,烧第一道桑烟敬神,煮第一锅麦面粥食用,祈求来年吉祥安康。尼汝藏族认为,“头鸡水”是天神赐予人间的晨星净水,洒在地上,万物复苏;浇在庄稼上,五谷丰登;添在锅里,饭菜飘香;牲畜饮用了,六畜旺盛;人类饮用了,延年益寿。 食用麦面粥是古老的新年食俗之一,在尼汝有的家庭里至今还在传承沿用,藏语称其为“卓吐”,藏语称小麦为“卓”,与藏语的温暖、吉祥、吉利谐音。因此,在大年三十日清晨食用麦面粥,以求一年四季平安吉祥,顺顺利利。 在吃早饭前,把供品供到神龛上敬奉,同时到各自的神山上焚烧第二道香,尼汝藏族称其为“赞桑”,在拂晓中神山上火光闪烁,香烟缭绕。从神山上烧香返回后,在家里烧第三道香,举行送“拉则”仪式,把经幡插到屋顶上,有的家庭只插一面,也有插三面的家庭,祈求神灵保佑全家人四季平安,家业兴旺。 在早饭时,尼汝藏族有邀请“开门客”的习俗,“开门客”必须经请“仓巴”算卦,一般由亲戚中的成年人充当,“开门客”穿上节日的盛装,清晨按时赴宴,向主人家敬献哈达和节日礼物,祝福来年兴旺发达,一切平安。 早饭后,尼汝普拉村家家户户的男人穿上节日的盛装,骑上骏马又到各自的神山顶上焚烧第四道香,焚烧此道香以集体煨桑、祭祀活动为主,桑烟缭绕,经幡飘扬,最后在“拉杰洛”声中结束了煨桑活动。据说,大年三十日为牛日,大年初一为虎日,在大年三十日烧香对畜牧生产有意义。而尼汝的尼拥、吾拥、塘古等三个村的百姓,还到尼汝神山之首的胜嘎神山上集体烧香。 大年三十日,尼汝藏族穿上节日的盛装到神山上煨桑,这是从过去的藏历新年到现在的春节必须的一种习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尼汝藏族节日里穿新装,既有爱美天性的表现,也有取悦于神山的目的。据说,不管是大神山,还是小神山,都有爱美之心,喜欢前来朝拜的群众都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神山高兴了,自然会给人间一些恩惠,但如果朝拜时穿上破破烂烂的服装,神山也会心烦。 尼汝藏族在大年三十日忌串门拜年,拜年活动一般在初一开始,亲戚朋友相互拜访,数日连续,情义连绵,歌舞升平。大年初二,尼汝尼拥、吾拥、塘古等三个村的还要到“帕姆乃”仙人洞集体煨桑朝圣,祭祀结束后,举行赛马、跳锅庄等活动,热闹非凡,充满着一片欢腾的节日气氛。 尼汝藏族在大年初三上午,家家户户都做“格巴”开路仪式,相当于做开山和开工仪式。做“格巴”仪式必须请“仓巴”来算方向,所谓的方向就是可以去做事和不可以去做事的方向,男人们向可以去做事的方向设立靶子,打枪射击,以一枪一中为好,不能超过三枪,并用其来观察来年的运势,仪式结束后,砍一背柴或一背肥料带回家里,象征着今年的劳动生产已开始了,起个好头。 尼汝藏族正月十五日过送年节,相当于汉族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烧香也是送年节中必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但没有大年三十日那样隆重热烈,春节也在这天悄然送走了,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果实。 尼汝藏族在春节中也有不少的节日禁忌,也是千年来一直遵守的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在新年中既要表现出节日的严肃性,又要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大年初一早晨,家人不能骂孩子,也不说粗话;挑满水缸里的水,但不能溢出来;不能在火塘里泼水起灰及让烟弥漫屋子。(张国华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