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徒步三江并流腹地》有感 在维西,我毫不迟疑地买下了《徒步三江并流腹地》这本书。 那是发生在4月19日的事情了,地点在维西县新华书店。回想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进了书店的门我就问:有没有关于维西风土人情的书?服务员回答说有的,就把我带到存放本土书籍的架子旁。 新华书店这个逐渐冷清了的地方,是我每到一地后的最好去处,也是我旅途中最记挂的景点,这次到维西也不例外。买下这本书,是我到维西的收获之一。我不知道作者杨万生是谁?只知道这本书是普米族作者杨万生用双脚蘸上“徒步”这种特殊的墨水,在三江并流的广袤土地这张“大纸”上书写了73天,一个脚印一个字地“走出来”的啊。我这次去迪庆的出发点有些近似于杨万生,只不过我是分段乘坐班车去的,先到的虎跳峡后进香格里拉,到了维西后进入兰坪,再转到云龙和永平。自费走一趟自认为值得走的路,心里得到极大的籍慰,能够沿着澜沧江流域顺势而下,也算是完成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当然,以后还得不断地去行走,在行走中阅读和认识那块神奇的土地。这次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没有能够到德钦,确实感到有些遗憾,不然,有几百公里的旅途与杨万生是同路的,更何况在澜沧江边的巴迪那个美丽的地方,是我好几个战友的故乡啊。 认不认识杨万生并不重要,认识杨万生徒步行走“三江”的精神就行了。一个1979年出生的小伙子,在自己24岁的时候把江涛唤醒的足迹,勇敢地交给了三条大江的高峡险壑,检验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征服的雄心,这对于当时并“没有吃饱”也“没有撑着”的杨万生而言,应该是一种何等的考验啊。徒步也好,乘车也罢,思考着、行走着就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姿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万生在出版个人著作四年后的今天,给我补了最生动的一课。都是从年轻时代过来的人,一比较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样是少数民族,又同样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却觉得自己当年还是努力不够。 作为行走的硕果,杨万生用自己真实的经历和真情的笔墨,在《徒步三江并流腹地》里,让我近距离的解读了“三江腹地”的粗略概貌,激发了我进一步探险三江并流地区的欲望。磁性的响水谷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像一副拉长了待射的弹弓;被推崇为艺术瑰宝的寿国寺,已经站立在澜沧江畔翘盼我去敲开厚重的文化大门…… 《徒步三江并流腹地》分为文字和图片两个部分并交叉进行记录以及展示,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格局,图片和文字一样精彩,读起来轻松畅快,没有被冗长密集所累。书中的摄影作品与作者的文字日记一样干净透明,有些照片还拍得很不错,如果照此努力下去的话,杨万生的摄影水平将会达到一定的高度。杨万生的文字功底也是不赖的,面对眼里和心里的情与景,能够驾驭文字将其表达得脉络清晰,情景交融,抒情到位,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钦佩。 作为初涉文坛的新人,杨万生是值得我们叫好的,而且,应该给他不断的鼓励和鞭策,让他坚强徒步下去,行走下去。所以,在这里很有必要给他以及这本日记体的作品提出些存在的不足。纵观全书,就照片而言,大多数作品主题突出,构图很好,取景不错,感觉不足之处就是抓拍和特写的片子显得弱了一些;文字部分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对自然景观与作者内心的交叉描写还缺少功底和技巧的处理,给作品的厚重度造成了一些损害。但就作者的个人阅历和写作经验,读者是完全可以谅解的。 杨万生徒步的路,也才刚刚开始;杨万生书写的路,也才刚刚开始;杨万生拍摄的路,也才刚刚开始。我们真心而诚挚的期待着杨万生同志健康地成长进步,保持行走的姿态,不论在哪个题材(体裁)或者领域上,继续耕播种子,不断收获果实,在滇西北高原和云岭大地,“徒步”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赵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