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与心的迪庆
——读《走读香格里拉——洗却铅华的行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7 09:43:01

  毋庸置疑,香格里拉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这一话题的背景是人类的生存智慧已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调整生存状态,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全球化还是多元并存?在这一世界性的思考中,香格里拉的文化价值非常明显的凸显出来。

  作为香格里拉文化表象标志之一的文博大楼在坛城广场心脏上拔地而起。在与文博大楼呈30°角的某个点上,我有幸得到了李燕兰大姐惠赐的新著《走读香格里拉——洗却铅华的行程》一书。于是迫不及待地细细品读。

  书中收集了作者在香格里拉博大而广阔的文化田野上的足迹。从《梅里雪山-朝圣者》、《茨中-大山中的美丽》、《大宝寺-精神的家园》《祖师洞-佛的驻跸》《巴拉-探险者的乐园》、《牧场-美绝人寰的仙境》、《天生桥-荡涤灵魂的人间瑶池》、《建塘-安放梦的地方》的章节安排,你可以感受到循着作者的足迹,香格里拉美绝人寰的风光景物和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犹如抽丝剥茧般展现出来。作者以自己的所亲、所历、所思、所感,用一本书的形式表达着对迪庆的一往情深,对迪庆朴实、坚韧,善于自尊、自重、自爱的品格的深深敬意。与其说作者用自己的笔向世人介绍香格里拉,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作者对香格里拉文化精神的礼赞!犹如作家范稳所作的序言中所言:“心灵里的香格里拉,并不仅仅是这里的山水风光,而是那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风景仅是表层的东西,文化才是一个民族、一片地域的灵魂……阅读这本书,仿佛就是在一个个文化坐标上寻找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

  我认为这本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视野开阔。作者将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将自然和文化熔于一炉,在寺庙、雪山、草场、湖泊、江河和古老的城镇中挖掘历史与文化、传说与信仰、民风与民俗,将景观浸于文化色彩、风情凝于历史积淀。这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以广阔的人文视野观照香格里拉的自然风物和文化内涵,作者选择的点都是在迪庆香格里拉具有代表性的重量级人文景观景点,如通过写梅里雪山的胜景和雪山文化的由来、习俗的形式和文化价值,将梅里雪山作为朝圣者的天堂的意义系统的阐述出来。接着将天主教在茨中的传播和延续由过去到现在随时间的演化连接起来,将茨中作为在藏传佛教区域内神奇的生存和发展历史展现出来。随着的她的视野到达,还将香格里拉开放、包容、融合的文化特质和将人回归本位的文化精神展现得十分透彻。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它描写香格里拉的图书的地方。

  二是语言的朴实无华。这本书的语言沉静、干净、透明,不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风情的描述没有一句浮华之辞,甚至显得朴拙,而这种朴拙的文风恰恰显出语言上的美感和质感。

  三是意蕴气生,气行意中。写一篇游记文章很容易,这样的文章时下已经冠冕堂皇地大行其道了。但是要写好其实不易。难就难在提不起来,即使提起来,没个落处。写文章眼光和角度是基本的东西,这就是意;而行文营造的气势、节奏、质感则是气,意和气相濡以沫便成好文章了。这也是写作的难度。这本书在写作上有这方面的成功。只看她的文章目录,就已经想随着她的足迹跟随她前行:如写《梅里雪山》章节中所用小标题:“布谷鸟第一声鸣叫、护法神打铁的声音、通往印度的山洞”等表述,就想接着看里面的细节,在细节上的描述也尽显作者时候的文化功底,她将各种文化的来历和发展形式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让读者知道:啊,原来是这样。

  另外,这是一本由本土文化人写的书,也体现了一名本土文化人所肩负的责任。

  在迪庆州建州五十周年大庆前夕,作者的此书出版具有很好的意义,香格里拉品牌在迪庆的诞生和迪庆本身具有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密不可分,随着香格里拉品牌在国际上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到迪庆寻幽探胜的人数不胜数,作为一本融会香格里拉地域介绍和文化积淀的书,对本地人的香格里拉意识的构建和外来者香格里拉文化的介绍具有很全面的启示性。(扎西尼玛 )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