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有幸应邀赴德钦县燕门乡采访。位于茶马古道的燕门乡处处歌舞升平,一片祥和景象。通过几天的采访,让记者深切感受到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生活在茶马古道上的燕门乡群众传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 弦子,让人欢喜让人狂 首届卡瓦格博弦子擂台赛谷扎分赛在谷扎村隆重举行,本届比赛活动由州烟草公司、迪庆日报社、迪庆州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卡瓦格博文化社、燕门乡党委乡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盛大的赛事吸引着上千名群众的巨大热情。谷扎村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弦子舞的独特艺术魅力让人欢喜,让人狂。谷扎弦子大赛一共有六支代表队参赛,他们分别代表谷扎村六个村民小组。每支代表队有30余人参加。比赛采用抽签方式进行,比赛时间为两个小时。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白天进行比赛,晚上进行广场演出,也就是说,从上午9时开始,直至深夜11时许,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供人们品尝。尤其让记者感动的是,参赛演员白天参加比赛热情高涨,晚上依然不知疲倦地在广场上歌舞。来自各地的观众白天沉醉于弦子舞营造的艺术殿堂之中,晚上依然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歌的世界舞的海洋。在刚刚收割完庄稼的田野上,记者看到由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搭建的10余个临时住所。通过了解,记者才知道,由于前来参加比赛活动的群众很多,当地住宿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群众便搭建临时住所。 弦子等传统艺术何来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对弦子舞等民族民间歌舞有所了解便知道其中的奥秘所在了。为进一步了解弦子舞,记者采访了谷扎村的民间艺人。弦子舞是德钦藏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有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等特质。弦子舞之所以能为广大群众所热爱,就在于它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弦子舞在内容上填词较为随意,可即兴填词。上到大政方针政策,下到百姓日常生活小事均可纳入其中。可以歌唱村里的变化,可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因此,弦子舞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在艺术形式上易于推广流行。一句话,弦子舞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群众基础。 尼通,热巴艺人驻足和热巴繁衍的地方 在10月29日晚举行的文艺晚会上,一种古典舞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种舞蹈的名字叫做热巴,表演者是尼通热巴舞蹈队。过去,记者的脑海里没有留下关于尼通热巴的记忆,今晚目睹甚感希奇。在观看了演出之后,记者采访了民间艺人农布桑珠。他告诉记者,燕门乡是茶马古道要冲,也是藏族民间流浪艺人驻足的地方。在藏语中,弦子舞称“仪”或“谐”,而在燕门藏语称弦子舞为“热巴”,把约定俗成的“热巴”则称为“安东”(铃鼓舞),有其独特之处。尼通热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是一种用于宗教活动的舞蹈,通过舞蹈表达人们驱除鬼怪、向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生活的思想感情。后来,这种舞蹈形式逐步从神坛走进群众的生活,成为一种反映群众祈求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尼通热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它地方的热巴相比,尼通热巴有以下特点,在表演中穿插有“躺身平转”、“躺身大小蹦子”、“跨腿原地转”等技巧性动作。农布桑珠说,过去尼通热巴艺人在做“躺身大蹦子”动作时能做到“三着地”,即辫子着地、右手指着地和脚尖着地。动作刚劲有力、轻巧舒展,能把热巴舞推向高潮。在表演中,演员用对白的形式表演《格萨尔王传》片段。尼通热巴一般分段表演,分男女表演,男演员表演的热巴叫“格土”,女演员表演的热巴叫“阿圭”。 热巴舞深为尼通群众所喜爱。如今,尼通有自己的热巴舞表演队,拥有演员20余人。他们中有年逾七旬的传人,也有20出头的青年。尼通热巴队曾经多次赴省、州参赛,并获多项奖励。 德钦有一个助推民族文化的组织——卡瓦格博文化社 举办尼通弦子大赛的牵头单位是卡瓦格博文化社。这个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民间非赢利组织始建于1990年10月,成员都是热爱民族民间文艺的志愿者。保护和传承藏族弦子舞,就是近年来该文化社努力的方向之一。该社的工作得到“美国大自然保护基金会”、“意大利爱科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在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该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在资金上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从2001年起,该社每周在升平镇组织弦子歌舞活动两次,出版发行《萨荣弦子》、《德钦弦子》等民间音乐音像制品,认真实施“首届卡瓦格博弦子擂台赛”,目前已在4个片区完成了分赛,拟于2010年进行卡瓦格博弦子擂台赛总决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卡瓦格博文化社把弦子大赛开展到那里就把种子播向那里,弦子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拿谷扎村来说,该村6个村民小组都组建了弦子队,人数都在30人以上。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民间艺术传人,也有20来岁的年轻人。在这些弦子爱好者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具和演出服饰。弦子舞的普及使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变得更加和谐。文化社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藏族人民执着于自己的优秀文化,见到弦子舞正在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找到了成就感,获得了预期的快乐和幸福。 (杨洪程 斯那农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