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着力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07 15:15:18

  香格里拉县自2005年被列为全省15个县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以来,着力打造“香格里拉”文化品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和资源,相继编制和出台了香格里拉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占GDP的5.66%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5.73%。

  深化改革促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革除在思想认识、文化观念、管理体制及工作方式上存在的与现实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因素,逐步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建立符合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能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明确方向促发展

  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和特色,使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紧紧围绕一个主体,抓住了两条主线,构筑了三大平台,建设了四大载体。一个主体:文化产业建设以开发藏文化为主体,兼顾开发其它民族文化。两条主线:抓住文化项目建设和文化体制创新这两条主线,充分了解掌握自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文化项目储备,选准几个大项目作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资。创新体制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激活文化市场。三大平台:就是要盘活现有的文化资源,选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较好的藏民家访、独克宗古城、民族民间工艺品市场。四大载体:一是加强对县、乡文化馆(站)的建设,打牢文化硬件基础;二是打造一乡一个文化节;三是抓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四是搞好全县文化资源普查和项目建设规划以及推介工作。

  在此基础上,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还提出了以文化为灵魂,保护历史文化、突出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总体目标。目标要求,着力增强香格里拉县的内在驱动力、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扩大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实现文化产业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做大文化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并形成一批能进入全省、全国行列的大而强文化企业和集团;通过10年的努力,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文化市场全面活跃,把香格里拉建成全国重要影视、摄影基地、旅游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到“十一五”末,文化产业要在全县GDP比重达到10%左右,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发掘资源促发展

 香格里拉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为一体的香格里拉文化。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污染的新鲜空气、纯天然的有机食品、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以及多民族相互交融的多元文化。其中,羌姆面具舞、尼西情舞、热巴舞、锅庄舞、东巴舞、阿卡巴拉舞、呀阿哩、金鸡马鹿舞、胡芦丝以及各民族的山歌小调、传唱谚语、童谣诗画等丰富的民间民族文化和多彩绚丽的服饰文化是香格里拉文化的精品内容;“香格里拉”、茶马古道、世界遗产“三江并流”、中国最佳民族风情美丽名镇独克宗等则是香格里拉文化的知名品牌。另外,雪山湖泊、草甸花海、古道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内涵为特征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培育成为香格里拉县的一个新支柱产业。 (和 铨)

责任编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