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作东巴文化的传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07 15:14:53

  俗话说:“世事难料”,我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也经受了一次次的考验,得到了一次次的锻炼。从一个冒冒失失的不懂人情世故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并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事的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做过“一辈子当个合格的电视人”的美梦,在单位里虽然我只是个实习生、临时工,但我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争名夺利,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总是想,终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正式的电视人,我将在电视战线上奋力驰骋。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的美梦破灭,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信念,几乎走向绝望的边缘。

  就在我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之时,父亲及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把我从绝望的泥潭中拉了出来,登上了希望的彼岸。我的父亲名叫杨正文,是个著名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他这一生是辉煌的,我们三姐弟常常引以为自豪,但也常常怨恨他,因而不断顶撞他,给他气受。我们那时认为,他只想自己成名成家,完全不管子女找不到工作,太自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逐步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所追求的是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远大理想。简单地说,他是要用毕生精力为圣地东巴文化的传承作出努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义无反顾,不惜一切,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这种做法很难理解。作为儿子,我想到的是:一来他有很高的威信和很广的社会关系,为什么不能为子女找一碗饭吃;二来他有多种技能,好多单位也想返聘他,完全可以在城里过上轻松悠闲的日子,何必再去山沟里卖命;三来他有多种疾病,最严重的是关节风湿和糖尿病,要到乡下创业,缺医少药不说,还远离子女,得不到关心照顾,岂不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所以,我们三姐弟十分想不通,又为父亲的身体担心。但是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奉献和不懈努力,东巴圣地的珍贵文化遗产才得以妥善发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他的贡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不远万里,前来拍摄,用镜头记录他的东巴文化事业。

  我虽然表面上看去失去了我所热爱的工作,但是却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我应该下定决心,回到父亲身边,学习东巴文化知识,继承东巴文化事业,这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选择!于是,我抛开一切私心杂念,挺起腰杆,精神抖擞地回到了父亲创办并在惨淡经营的圣灵东巴文化乐园。

 从2005年7月下旬到今年9月底,过去了14个月。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有了许多深切感想。

  我最感到有价值的是,这一年来我学到了许多东巴文化知识。首先,亲耳聆听到父亲讲述东巴文化知识,尤其是圣地东巴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地位、内容类别、特点。虽然还不能做到心领神会,但也能了解个大概,为日后继续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我能引以为荣的是,我不但亲身接触到圣地东巴文化艺术,而且亲自参与实践。父亲一有机会,就给我介绍东巴圣地的东巴艺术,如东巴画、东巴象形字及书画作品等,介绍白地东巴画与丽江东巴画、白地东巴画与藏传笨教画及佛教画之间的关系及不同特点。还拿出自己临摹的、创作的作品作对比解说,条理清楚,使我对此有了初步了解,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父亲手把手的教诲下,我开始学画东巴画、学写东巴字,并且进步很快。

  第三,我为圣地东巴文化事业做了很重要的服务工作。我曾就读于省广播电视学校,又在州、县两级电视台锻炼过多年,掌握了摄影摄像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艺术技术水平。回到圣灵东巴文化乐园后,有了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了这方面的专长。父亲十分尊重我,放手让我去干,并且随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一年来,我为圣灵东巴文化乐园和圣灵东巴文化学校拍摄了长达300多分钟的录像资料和1000多张照片,留下了丰富的声相资料。还用电脑打出了十多万字的文字资料,使父亲撰写的书稿、论文、译文及各类文件能够迅速打印出来,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第四,我参加了一系列乐东巴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参加丽江市“纳西族原生态民歌”展演,并到北京、天津、昆明等地演出;参与乐园一系列接待、展示及演出活动;参加各种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会等;还参与乐园及学校的决策、设计及计划与实践工作。

 总之,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很快转换了角色,平衡了心态,树立了信心,并且全身心投入到父亲创办的圣地东巴文化事业,并且学到了许多有关东巴文化知识。

 我离开电视台工作岗位时,许多人为我感到惋惜,也为我的前途担忧。如今,那些朋友又一个个为我庆幸,为我祝福,因为我有了毕生奋斗的目标。

 现在,我已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将进一步为圣地东巴文化事业奉献一切力量,争取成为圣地东巴文化的传承人。 (杨玲华)

责任编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