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野生菌出土时期,很多市民都会在市场买许多野生菌进行烹饪,野生菌不仅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还会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但是吃野生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切记,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降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如果在吃了野生菌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有其他不适应症立马到医院就诊,若是没有就医条件或者情况紧急,先在家里采取一些方法减轻毒素的危害。如果反应是在吃菌后6小时内发生,毒物仍然停留在胃里还未被吸收到血液中,这时可以先采取催吐、催泻的方法使毒素排出体外,可以使用鸡毛、筷子、手指伸进口中刺激咽部,喝下大量的盐水或服催吐药物也可以帮助呕吐。如果病人吃了毒菌后没有腹泻反应,体质较好的可用导泻的方法,体质较差的可用温盐水或肥皂水灌肠。另外,喝水也对稀释毒素在体内的浓度有一定帮助。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和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