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在从康普乡普乐村委会所在地通往谷岔组的通组公路上,火红的花椒点缀在公路两旁,微风中,花椒的香味扑鼻而来。花椒树下,一位傈僳族老年妇女正在专心致志地采摘花椒。火红的花椒映衬着她那慈祥的面容。
这位傈僳族妇女名叫余仙,今年87岁了,家住普乐村谷岔组。谷岔组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高寒贫困山村。余仙和她的小儿子和儿媳在一起生活,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尽管年事已高,但老人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动作麻利。见到我们向她走来,老人没有停下手头的活路,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干劳动?”维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康普乡党委书记杨正祥问。
“驻村干部经常到我们家宣传扶贫政策,教育我们要树立脱贫光荣的意识。干部帮了我们很多,我们也要自立更生争取自己的穷帽自己摘。我能做的一定要做,不做哪来的好日子。”余仙老人回答说。
“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杨正祥问。
余仙回答说:“满意、满意!现在和过去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生在旧社会,小时候,我们家没有一寸土地,住在杈杈房里,吃不饱,穿不暖,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鞋子。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做主人,分到了土地、山林,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老人家,您一天能采摘多少斤花椒?去年卖着多少钱?”杨正祥问。
余仙回答说:“这几天,我们家抓紧采摘花椒,过了这段时间,花椒就掉了。我一天能够采摘60多斤花椒。去年,我们家花椒卖得3800多元,老板上门来收购。今年花椒比去年结,价格也涨了一点,估计收入能比去年多。”
据了解,余仙老人家除了花椒收入外,还有110棵核桃树,今年预计能够收入4100多元。他们家还种植了2亩木香,按照跟公司签订的合同,最少收入6000元。
“老人家,您忙着,注意保重身体,我们走了!希望你们家早日摘掉贫困帽子。”临行时,杨正祥对余仙。
余仙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