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阳台,透过窗棂落在书桌上。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轻轻地抚摸。思绪如放飞的鸟儿般展翅飞翔。
这是一本日记本。普通的封面,朴素的言语,简短的记录,这是母亲的日记本。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不识字。我上学后,母亲对知识的热爱比我更甚,便跟我一起学习认字。母亲为了不忘记所学的字,还自己发明了一套牢记的办法,就是记日记。她把自己所学的字全部写进日记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她的幸福手账。
翻开第一页,只有两行内容。第一行:1986、9;第二行:今天……一、二、三。母亲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时间1986年9月,今天我学会了一二三。随着母亲识字量的增加,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怎么样?孩子有没有听话?我都干了些什么……全都被母亲搬进她的手账里。
越往后读,有泪意轻泛眼底。“夜深了,不知道我的孩儿吃得可好,睡得可好……”“下雨了,我的孩儿带雨伞了没?……”“这天气真冷!我的孩儿有没有穿暖?”……记这些手账的时间是我离家到外求学的时间。
那是父亲意外去世后,10岁的我独自一人到父亲生前工作的地方读书。小小的年纪,领着单位每月发给的抚恤金,自己洗衣做饭,自己上学。我能想象那些日子里,远在几十里之外母亲的挂念。
“女儿终于有出息了,我好欣慰……”这是我考上中专时母亲的日记。“放假的时间到了,女儿怎么还不回来,昨天收到她的信说:暑假不回家了,要勤工俭学。都怪我不能给她提供好的条件,哎!一个假期不见,真的好想她!”“女儿毕业了,领到第一份工资,我真的好开心……”
“女儿结婚了……”“我当外婆了……”……母亲的手帐记录着我的整个成长过程。
长大成家,有了孩子后,我终于体会到了母亲对于我们无私的爱与满满的牵挂。
时光远去,岁月流逝,手账页面虽已泛黄,有些字迹也模糊不清,但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母爱。这是母亲爱的手账,我最珍贵的记忆,我将把它永远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