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8年7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沙江上的“年轮”
——三座跨江大桥见证发展变迁
● 王靖萍
▲ 架设金沙江大桥,天堑变通途。

改革开放以来,迪庆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从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进入德钦县奔子栏镇时必经一座跨江大桥,沿路往北金沙江两岸100米范围内,并排横跨着三座大桥,它们由窄到宽、由小到大,桥面材质也从木板、水泥到柏油……就像时间的“年轮”,诉说着金沙江畔交通的变迁,见证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

一座桥见证一段历史

在三座跨江大桥中有一座“贺龙桥”,这是1959年建成的架钢索木板桥面吊桥,全长108米,宽5.6米,载重限10吨。这座桥现在是一座危桥,不能承载过往行人,但当地人都知道,这座桥承载着难忘的历史记忆:1936年,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的率领下长征经过叶央村,将翻身解放的福音和红色革命的火种带到了德钦;为纪念途经此地的贺龙元帅,这座大桥被命名为“贺龙桥”。

“贺龙桥是当时州内金沙江沿岸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居住在奔子栏镇叶央村格朗水小组,74岁的次里扎史老人,亲眼见证了三座跨江大桥的建设。

次里扎史老人说:“与贺龙桥一同建成的还有国道214线(土路),当时村民都没有见过汽车长什么样,开通那天,好奇的村民纷纷到路边围观,甚至还发生过有人见到汽车被吓死的事情。现在向年轻人讲起这样的事情,他们会觉得很荒谬,但在当年看来,汽车确实是一个稀罕物。”

解放前,奔子栏和尼西之间没有桥,金沙江两岸的人们只能在枯水期乘一叶小船渡过金沙江。如果涨水期渡河,就有沉船的危险。从江对岸运送东西时,往往会全村出动,分别到江两岸把货物搬到船上、再从船上卸下来,费时费力,还不安全,迫切需要建桥。“当时,桥工队建造贺龙桥时,由江两岸的兵站派兵用船运送建材,一点一点慢慢建成的,费了很多心血。”次里扎史老人诉说当年架桥的艰辛。

一座桥连接一方土地

“贺龙桥”建成后,解决了德钦人出行难题,货物可以从外面运到德钦县,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桥面比较狭窄,承载能力不足,很多时候货车上的货物需要卸下一部分放在桥边,等货车过桥后,再用推车将货物推过桥重新装车。次里扎史老人说:“当时在桥边设有一个兵站,专门负责桥面运输工作,要运大量货物过桥非常麻烦、费力费时。”

直到1991年,地方政府在贺龙桥旁修建了一座承载能力更强的水泥桥,长125米,车道宽8.5米。“新的水泥桥修建后,交通更加便利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经济收入明显增加。“那时,我终于第一次坐上汽车走出奔子栏,跨过江桥,到了中甸。在此之前,由于交通条件和个人经济能力有限,我最远只到过奔子栏镇政府所在地。”次里扎史说。

随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水泥桥逐渐承载不了交通压力。2010年1月,国道214线香德二级公路开工,又开始建设新桥,2012年8月金沙江大桥顺利架设完毕,从奔子栏镇到香格里拉市区只需半个多小时。一座跨江大桥连接奔子栏镇和尼西乡两地,同时也将德钦县和香格里拉市的距离拉得更近。

国道214线香德段土路到改革开放初期,从德钦县城到中甸县城需要一天时间;2003年5月香德油路建成通车时,还需要6个小时;如今,只需要2个半小时,节省了人们出行时间。

一座桥推动一方发展

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裂变出新的乡镇格局,增添崛起的新希望。

奔子栏镇叶央村格朗水小组的余登,今年60岁,是当地通路架桥后的直接受益者。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的余登被分配到中甸县电信公司工作,当时奔子栏与外界连接的只有贺龙桥和一条土路,从奔子栏去中甸,余登搭乘往返德钦和中甸的客车需要一上午的时间,而且车上拥挤;2003年,香德油路建成通车后,余登每次回家只需要1个多小时。在他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经历了从土路到油路再到二级公路的变化,不知在贺龙桥、水泥桥、金沙江大桥这三座桥上往返过多少回,在他的印象中每换一座桥,回家的时间和路程就会减少许多。“现在我退休了,休息时间更多,我经常回老家找亲戚朋友闲聊,现在从香格里拉市区出发,到老家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少了许多路上的颠簸和折腾,交通发展带来的益处真多呀。”余登感慨道。

不仅老一辈亲身感受了公路、桥梁变迁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奔子栏镇年轻人也深切体会到“致富路”、“致富桥”的意义。从2016年开始,叶央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格朗水小组村民鲁茸史老看准商机,每年蔬菜水果成熟季节,收购村里和周围村组的蔬菜水果,运到香格里拉市区销售,2017年毛收入60余万元。“现在交通便利,到香格里拉只需要半个多小时,我每天下午16点左右开始收购蔬菜,吃过晚饭后再把蔬菜运到香格里拉农贸市场,第二天一早销售这些新鲜蔬菜水果。”鲁茸史老说。叶央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的同时,由党总支牵头成立“玉央树安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全村群众销售蔬菜水果,2017年全村实现户均增收1706元。

一座桥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历史,还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新希望。2018年,奔子栏镇将贺龙桥作为德钦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规划保护。

架设了连接两岸的桥梁、修建了通往外界的公路,奔子栏镇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要闻
   第4版:文娱时尚
蔬菜大棚成为老鸦树群众致富“聚宝盆”
首届梅里雪山弦子节将于21日举行
金沙江上的“年轮”
八届州委常委会第52次会议召开
为全省和全国藏区旅游发展作出示范
天气预报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