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一旦进入寒冬,各种以火锅烧烤铁皮炉子为主打的餐厅开始爆满,人们挤在这些苍蝇馆子里并不只为满足辘辘的饥肠,更是为了逃避室外的寒冷。一般用完饭也都急忙赶往下一场,要么是家里温暖的火炉边,要么是空调开得很足的酒馆歌厅,很少有人在马路上逗留。古城里是绝对没人去的,以游客生意为生的酒馆们到了冬季就门可罗雀,由于停车不方便,本地人也并不青睐这些还要在寒夜里步行前往的场子。
按理在这种天气下,过了八点马路上是见不到任何行人的,但最近却反常的出现了很多欣赏夜景的人。
县城东边有一条依山的环城路,所依之山名勒德博,是城周边为数不多的拥有名字的小山包。这里是观看整个城市的全貌最佳位置,尤其是城里几个标志性建筑成一条直线呈现在视野里。这条环城路自从修好就没什么车流量,倒成了人们晨练和饭后散步的理想场所。本想在如此寒冷的冬夜不可能有多少人影,可那里却门庭若市,每天都聚集了很多前来观景的人们。
城市之景本无啥可观,这个和国内很多四线小城没多大区别的建筑堆,除了用所谓的“藏式”风格涂脂抹粉堆砌了一番,实则没多大特色可言,然而最近整个城市被各种漂亮的彩色灯光装点别有一番模样,从最南边的大白塔依次往北分别是古城大佛寺、大经筒、都吉尼咪金顶、莲花池避雷剧院、文博时轮坛城,每当夜幕降临,各个光彩夺目、灿若繁星,再到近处则是龙潭公园,龙潭大桥倒映湖中,整个画面里,长征大道、香巴拉大道、康珠大道在一排排设计别致、藏文化底蕴浓郁的藏八宝双飞鹤路灯的引领下清晰可见,有条不紊的将城市划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条条大道位居画面的黄金分割处,赏心悦目,无比震撼!
听听去过的人讲述,心旷神怡,无比向往。听说还要早点去,去晚了没有好位置,车一定要停到勒德博垭口正下方的马路边,有条小路可以往上爬几十米,那个位置视野正好,没有任何遮挡,角度也最佳,能很清楚的看到被黄金分割过的唯美景观。
讲述的人还补充到,不用担心冷,路边就有租大衣的,可以下了车租件羽绒大衣,这样爬到山上也就不会冷了,想欣赏多久就欣赏多久。
几次的跃跃欲试之后,终于约上几个同样憧憬了很久的朋友踏上了观景之行。按照达人的攻略,我们大概五点从城里出发,朋友说不吃饭了吗,我说不早去没车位了,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不能因为一顿饭就耽误了。朋友还是坚持要先去吃点东西,他怕晚上看得太尽兴饿晕在山上。几番争议后我们取了个两全之策,去肯德基买了外卖就上路了。可能是由于海拔太高,香格里拉的肯德基炸鸡的时间很长,耽误了我们不少时间,出发时已近六点。
当我们从康珠大道转进体育场路,准备穿过金色的四瑞祥和雕像时,我们被堵住了,前面出了车祸。前面的车和我们一样,按着交通规则从金雕塑的右边通过,而迎面撞来的车则是遵守了佛教徒逆时针转经的方式从雕塑左边穿了过来,于是两辆车头对对碰在了一起,还好车速不快未伤及人。经过几番沟通、争执、假装报警、喊兄弟之后,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得知被堵着的车都是要去勒德博看夜景的时候,两车主终于结束了争斗,挪车疏通了交通。
这一折腾又半个点过去了,经体育场转入环城路的时候已经快七点钟。不料刚转入环城路便看到车已经沿着路停满了,快排到了法院小区旁边。
只见买肯德基的朋友抱着全家桶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什么情况?”
我说:“什么情况?来晚了,都怪你!”
“不要废话了,赶紧下车,好位置已经没有了,看不到最好的角度了!”
说罢几个人已经齐刷刷站在了车外,锁好了车门。有个朋友对这块地形特别熟,说他知道有条小路可以直接包抄到垭口下面的那个观景点,肯德基兄又不干了,说那不就租不到大衣了吗,听说租大衣的在路边,不在山上。大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白了肯德基兄一眼立马跟着带路哥开始从小路包抄。
果然不用二十分钟我们就已经看到了勒德博垭口,也看到了位于垭口下方半山那个最佳的观景点。远远望去,只见那个半坡已经站满了人,还有人搭了几顶帐篷,山下还有人乌央乌央的往上爬,有人带着孩子,一边背、一边拉的爬着小坡,还有人搀扶着老人,老人一手杵着拐杖,很吃力的攀爬着。有小情侣租了大衣,一开始穿着,爬着爬着热了又开始脱,脱下的大衣自然是男方扛着,也有聪明的情侣两人只租了一件大衣,给女方穿着,热了脱下来男方也就只用扛一件。
山上果然没有租大衣的,这是肯德基兄快到观景点时下的第一个结论。当我们到达观景点时,核心位置已经基本挤不进去,我们只好在往高处爬一点,在人相对较少的一个地方停下来,准备在这儿欣赏夜景。
七点二十五,远处的石卡雪山随着最后一缕阳光翻过他的脊梁后渐渐露出了他的身影。这时候夜景的灯光还没有亮,还感受不到之前朋友形容的美伦与震撼。我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对眼前这座建筑群夜晚的美好画面进行无限的描绘。
大白塔,听说有一百零八米,叫和谐塔,因为其中的装藏和供奉是由藏传佛教几大教派一起完成,远远望去确实挺大的,不愧为藏区第二塔,听说四川藏区有个更大的,那是第一塔。再往北就是古城,最显眼的当然是大佛寺,当地人叫做寨子,也叫大龟山,后来寨子两边修了坛城和大转经筒。爬过寨子的人都知道转经筒有多威风,站在面前人是如何的渺小,不过从此处望去再回望望大白塔,发现转经筒就没那么威武了,看来大白塔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想着想着朋友拉了我一把:“坐哈么,不要憨站着了,八点四十才开灯,还要等一哈呢。还要等一个小时,那干脆先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吃饱了一会儿也就不会冷了,可以尽情享受夜景。”
八点半左右,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其中有一个十多人的旅行团,听口音是东北的,由一个自称叫扎西的当地导游带着,导游留着披肩长发,皮肤黝黑,在昏暗的天色下五官都很难辨认。
团中有一个中年男子突然问导游:“扎西,这里这么多人来看夜景,为什么没有人收门票呢?我去过国内很多地方,风景最好的地方都是要收门票的,你们香格里拉是不是不太会做旅游啊?”
导游凑过来,满脸自豪的答道:“这位大哥你是懂行的人,这里迟早会做成景区的,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修栈道、观景台,然后在下面矮一点的地方修围墙把景观挡住,到时候就要交门票了。”
“这个夜景才开始了几个月,一开始都是当地人来看,后来当地人接待朋友都会带到这儿来,听说外地来的朋友特别喜欢,我们就安排成了旅游项目,我是特意给你们安排的,不要钱,算是赠送的景点吧。”
“来了这,什么普达措、梅里雪山,那些原生态的地方都不用去了,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一点现代文明的气息都没有,真正的香格里拉就在这儿,我们眼前的这座城市。”
“我还听说,已经有游客把这个行程写到旅行攻略网站上了,这样以后来的人就更多了,政府估计还会限制流量,搞提前预约,那样的话估计再要看到也就难喽。”
说着旁边一个女孩凑了一嘴:“对对对,我就是从大众点评上看到的介绍才过来的,导航找不到,问了当地人才找到这儿的。”
天色越来越暗,气温也开始钻骨头。刚开始还可以搓搓手跺跺脚,现在手脚已经麻木,几个人贴在一起一动不动的坐着才不那么钻心的冷。看着灯迟迟不亮人们开始焦急,抱怨着却又满怀着期待,冻得要死都不舍离开。只有那些穿着租来的大衣的游客们比较自在,架好了三脚架调试着相机。这样的感觉只有在飞来寺看日照金山的时候有过,不顾严寒的等待,满心的期许,有人煨桑祈祷,有人闭目默念,也有人相拥而立,只为那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想想也挺有意思,一个是在早上,一个是在傍晚,也许此处之景可称为“灯照彩城”,妙哉!
“亮了,亮了!”沉思被一个粗旷的叫喊声打断,随之而来的是大家的惊呼。终于亮了,所有人的心瞬间都被触动,一切漫长而揪心的等待似乎在这一刻都值了。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莲花剧院,虽然从这个角度完全看不出它和莲花有任何关系,不过一层层不同颜色的灯把剧院分成了几截,那是多年没有见过的霓虹,正中央穿出一根冲天针,沉沉的夜色似乎也压不住她的骄傲,呼应了所谓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想来“莲花”之名确实受之无愧。
转眼望到的便是大佛寺,左右分别是大坛城、大转经筒,宛如两大护法分居两侧,护佑大佛。回想确实也护佑了,四年前古城大火,周边都化为灰烬,只有大龟山毫发未损。大佛寺的灯光就不如莲花剧院多么精彩了,是太过单调的暖光,不过照得大转经筒还挺气派,像是纯金打造的一样。
过去听长辈说过,古城名叫独克宗,独克是白石头的意思,以前古城石板路中间一条石头,在月光照耀下返出白色的光,所以独克也可译为月光,古城也就成了月光城,只可惜如今已经没有会反月光的白石头了。还听说与月光城依依相望的还有奶子河畔的日光城-尼旺宗,日月两座城印证了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的说法。只可惜如今已见不到日光城,再到奶子河畔,连城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庆幸的是,不知哪位有日光城情节的高人,在奶子河畔建了一座小城,名曰“亚洲旅游论坛”,虽然奶子河已经不再像传说那么美丽,只能叫做奶子溪或者奶子沟,不过有这么一座现代日光城还是对得起尼旺宗的名号了,相信几百年后,日光城的故事将重新被后人流传,只是歌词中对于宝地建塘的唱法要稍作改动,不能再唱“杰当沃美措卡恰”了,改成“杰当纳帕措卡恰”或者“杰当桑纳措卡恰”都行,总之就是再也没法说建塘是建在奶子河畔的城市了。
细细一看,发现整个城市夜景中有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那就是一条条马路两边的路灯。平时还真没注意到,这些灯的设计都是独具匠心,有着非常浓重的“藏域文化”色彩。最重要的是每条路的路灯设计都不重复,乍一看有天壤之别,仔细推敲又发现都有共同的特点,一脉相承。有的是藏八宝之吉祥结,一根灯杆两边各挂一个红色吉祥结,宛如联通标志;有的是一杆两边各卦四个圆形黄色灯箱,灯箱上分别印着吉祥结、双鱼、宝伞、胜利幢、宝瓶、莲花、白螺、金轮;还有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天天都有春节的氛围;还有更多的则是香格里拉的神鸟-黑颈鹤,有的是单鹤飞天,有的则是双鹤比翼。去松赞林寺的路上则是清一色转经筒路灯,可能是觉得松赞林寺自身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重,因此在路灯上把佛教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顶上是四个发光转经筒,镂空雕满了六字真言,整个灯杆也是镂空雕满了经文,也会发光,到也挺好,自驾游客不用导航,看看路灯就知道去松赞林寺走这条路,以后香客们也不一定非得到寺里转经,找一个路边的转经筒灯,绕它转三圈就好了,而且要开了灯再转,这样转一圈等于不开灯转十圈,功德加倍。
接下来是文博中心,这栋建筑最闪亮的就是正中间那块大屏幕,也是香格里拉第一大屏,是整个城市夜景中唯一会动的景观,其中轮流播放的各种影片给整个城市夜景增添了不少活力。文博中心是所有到香格里拉的游客必去的第一站,因为这里供奉着香巴拉世界的教主时轮金刚,同时这里也供奉着全世界最大的Three Dimensions Mandala,也就是3D立体坛城。最初听到这个坛城的名字的时候就觉得很高大上,凭自己狭隘的想象力根本无法判断这个3D坛城会是个什么样子,直到亲眼所见才恍然大悟,原来3D就是立体实物最高级的诠释方法。看着看着,不知不觉的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肚子也开始嘀咕了,真想来个3D水汽粑粑,来碗酥油茶,特别适合现在这寒冷的夜。
看着这些震撼的标志性建筑,突然之间心生一种想法,眼下这座城,完全可以称作吉尼斯之城。3D坛城是申请了吉尼斯纪录的,大白塔虽位居第二却也可以载入吉尼斯了,同样还有曾经第一、现在第二的大转经筒,听说白鸡寺山上想规划一个俯瞰独克宗的巨型释迦摩尼像,梅里雪山前想打造世界第一大玛尼堆,这一切整合起来,足以邀请吉尼斯到这里设一个分支机构,届时这个高原小城一定蓬荜生辉,从此“香格里拉”也可以正式更名为所向披靡的“大香格里拉”市。
差不多十点多的时候,有些人开始慢慢离去,更多的人还在享受着美好的夜晚,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根本舍不得离开。
再好的戏也有收场的时候,再美的景也不能一次看够,得留点念想,下次再来,百看不厌。在好友的劝说下,我依依不舍的离开这勒德博,结束这美好夜色的顷刻贪享。回到车里才发现,只顾着自己欣赏,连张照片都忘了拍了。不行,下次还要来,要把亲朋好友都带来,提前点,在山下租件大衣,最好再带个帐篷,如果这夜景一夜不熄,我们就在那儿看一夜,天亮了再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