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晚上,我的朋友圈被许多悼念、缅怀和先念同志的消息刷屏了,我当时就在想,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的离去会让如此多的人感到惋惜呢?
几天后,我就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和先念同志先进事迹的节目。当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既为自己有机会去采访了解和先念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激动,又担心自己能不能把这个报道做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最终,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出发了。在采访过程中,我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2011年6月,和先念陪爱人唐金玉到大理看病,爱人出院那一天,和先念同志到公医窗口报销医疗补助,旁边的新农合窗口正好有一位老乡也在办手续,从窗口隐隐约约传来的对话中,和先念感觉到老乡的报销程序有些不对。和先念办完手续时,旁边窗口的老乡已经走了。他赶紧咨询工作人员,发现老乡的报销程序确实不对。之后,他就跟爱人说在那里等他,他要去找那家人,他们的报销程序不对,如果回去了,还得再来一趟,老百姓生活不容易,为了报销来回折腾,耽误了时间,还浪费辛苦钱。他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那位老乡,带着他到窗口把所有的手续都办清楚了,才放心地离开。
“他对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好,哪怕是陌生人。”这是妻子唐金玉眼里的丈夫。
2016年10月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村民来财政局找和先念,说是家里有学生,生活困难,来申请点救济款。问清来意后,和先念解释说:“按照国家政策,这个事不归财政局管,你应该回去通过村里向民政部门申请。”和先念边说边掏出600块钱,让他先救个急。虽然老人执意不要,但和先念还是塞给了他。
县财政局员工胡永萍给我讲了和先念掏钱给贫困户的故事,她还说:“下乡调研,和局长一次几百元的随手资助也不少。我们和他开玩笑说你再这么下去恐怕连烟都要抽不起了吧!”和局长总是嘿嘿一笑说,“我没钱可以找媳妇要,但农民买不起肥料,庄稼就废了;病人看不了病,家庭就毁了;娃娃上不了学,前途就没了,恐怕又多出个贫困户啊!”
对有困难的群众,和先念出手大方,但对自己却很“抠”,甚至有点“狠”。
维西县财政局的黎友全充满敬意地对我说:“每到外地出差,和局长都是在路边的小饭馆吃饭,从不去大饭店;住的也毫不讲究,只要能睡就行。上下班从不让单位司机接送,更不会公车私用。一套西装几乎天天穿在身上,三四年了,也舍不得为自己买套新的。”
一个人最高的境界就是爱别人。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坦率地说,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循着和先念同志的足迹,我继续着采访和探究。
在和先念同志担任叶枝镇副镇长期间,叶枝镇启动实施了移民建镇项目,这个项目难就难在征地协调上,镇党委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面对移民这一天下最大的难事,他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没有提一个多余的条件,而是从容地进入了工作状态。白天,他和干部群众顶着烈日一皮尺一皮尺地丈量土地、计算面积。晚上,他还要进村入户讲解政策,做群众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移民项目征地协调工作圆满完成。
2005年6月中旬,叶枝发生了森林火灾,和先念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详细了解了火灾发生的情况后,现场组织灭火工作。和先念在火场一线坚守了三天两夜,终于制服了火魔。下山时,他身上穿着的白衬衣被火烧了十多个窟窿,满身满脸黑不溜秋的,要不是开口说话,别人都认不出他了。
2008年4月,和先念同志调往维西县塔城镇担任党委书记。在他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当中,深深被巴珠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他挂钩巴珠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重点来抓。“要保护好生态,一定不能砍伐森林。”“好的生态以后就是巨大的财富。”当年和先念说的那些话, 72岁的和向昌还能脱口而出。和向昌强忍着泪水告诉我:“和书记为巴珠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经常到村里开会,讲要如何利用好巴珠的林地优势。有一次夜里开会,他穿得很少,单薄的身体都冷得发抖了,还依然坚持听群众讲了3个多小时。他就是我们巴珠人心中的活菩萨。”
腊普河是塔城镇的母亲河,但多处河岸有挖沙、开矿的情况。和先念发现后,焦急万分,“生态可是宝贵资源,不能毁在我们手里!”随即召集领导班子,研究出台了政策:开矿、挖沙审批一律不批。这一政策执行后,随即就有人去告状,甚至还有人骂他,但他却毅然顶住了压力,坚决把这一政策执行下去。
塔城镇政府原主任科员张志勇是和先念任塔城镇党委书记时的老搭档,两人共事4年多。采访过程中,张志勇回忆说:“塔城离县城就60多公里,但和先念同志多数星期天、节假日都在工作岗位上,把回家团聚的机会让给别的同事,自己主动承担值班加班任务。他善于做群众工作,一个纳西族汉子,为了做群众工作,学会了傈僳话、藏话,在田间地头,在火塘边用少数民族语言跟群众促膝谈心。他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口碑很好,是群众的贴心人,也是我的好领导,好搭档!”
采访过程中,新洛村村民余天银悲痛地说“和局长是我们的好干部、好领导,我们舍不得他,但是他却先离开了我们,我们心里很难过。”劫后余生的木映红永远不会忘记那生死攸关的时刻,她说:“和局长用生的希望保护了我,而自己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总是那么好,心里永远想的都是别人。”和先念的爱人说,看到他每天那样操劳,真希望他能抽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她没有想到,这次自己的爱人一睡,却永远醒不过来了。
虽然从未与和先念同志谋面,但在采访过程中,穿行在他曾经跋涉过的山山水水,发掘了他曾经做过的一件件小事、实事、好事、难事,与他关爱过的农民群众、牵挂着的亲朋故友攀谈交流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和先念似乎重新站在了维西的土地上。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也渐渐地在我心里清晰起来。
淡中知滋味,常里识英奇。似乎平凡不彰、朴实无华,却又那么与众不同、光彩照人。这就是和先念!生前,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和毫不利己的为人;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同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在精准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他用生命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的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号召。和先念同志,就是响应领袖号令、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如今,和先念同志牺牲了,但他留下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宝贵精神财富。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迪庆,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下,在和先念精神的感召下,迪庆这片吉祥如意之地,必将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谱写出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