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德钦县和平解放,195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德钦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从封建农奴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心系雪域、情系藏区、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以铿锵脚步走过了光辉而又不平凡的历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谱写了令人惊叹的华彩篇章。
近日,记者就德钦60年的发展变化,采访了德钦县委副书记、县长格桑朗杰。
“走得再远,走到更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历程。”格桑朗杰说,抚今追昔,饮水思源。60年的沧桑巨变,印证着这样一个真理——办好藏区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犹如普照卡瓦格博的晨曦,托起雪域高原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非凡历程、生动实践,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分不开的,与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是分不开的。这一非凡历程、生动实践,诠释着德钦各族儿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藏区幸福生活”的共同心声,彰显了德钦各族儿女“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这一非凡历程、生动实践,是一曲饱含荣誉和梦想的赞歌,久久回荡在澎湃激昂的“三江流水”间,时时触动着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
格桑朗杰说,回顾60载,德钦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德钦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厚爱,离不开省、州的全力支持,离不开全国各地帮扶单位的无私援助,离不开毗邻地区的友好协作。2016年,德钦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9亿元。
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往往是从路开始的。自治州成立前,德钦县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梁,长期与世隔绝。到1959年,才修通了国道214线中甸到德钦段的公路和一座跨江铁索桥,但泥泞不平的公路上,偶尔才有一两辆“三五”牌拖拉机、解放牌货车驶过,“过江靠溜索、交通靠马帮。”仍旧是当时德钦的生活常态。而今,一进入德钦,直接映入眼帘的便是车流不息的香德、德维二级公路,条条油路、硬化路通向村村寨寨,家家门口停放着各式各样的私家车辆。当前,我们正在开展机场、高速路、铁路的前期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德钦老百姓将会迎来家门口的“立体交通时代”。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县城拓展系列工程、集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美丽乡村、传统村落、易地搬迁等建设项目,德钦的城乡面貌实现了“一年一变样,十年大变样,60年揭地掀天。”从寥寥无几的小卖部、小旅店到琳琅满目的超市、酒店,从凭票购买商品到熙来攘往的“赶集日”,从人畜混居的住房到功能齐全的民生新村……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德钦的具体实践。
格桑朗杰说,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来支撑。自治州成立前夕,对德钦来讲,产业只是概念,是“空白”。改革开放后,才逐步探索产业发展路子,曾经一段时间,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发展过森工经济。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德钦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十五”以来,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生物产业。如今的德钦,以“梅里雪山品牌”为依托,正在逐步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的“后花园”“腹心地”;立足干热河谷独特的气候特点,引进法国酩悦轩尼诗集团、香格里拉酒业等知名企业;核桃、药材、油橄榄等绿色产业方兴未艾。可以说,德钦产业历经了“从无到有”,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彩蜕变。
回顾60载,德钦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边远藏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这些利好政策,给藏区群众带来了实惠。如今,在德钦人人都说共产党好,个个深受党的恩惠。
从过去“一师一校”的简陋校舍到现在藏区最安全最漂亮的学校,从“背粮上学”到14年免费教育,从“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到“互联网+”教育;从寻求一颗去痛片的无奈到乡村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从柴火照明到节能环保灯的普及;从生火做饭的辛苦到家用电气的自动化;从口信传递到无线通话的“全民手机时代”;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殷实、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党的亲切关怀,更加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格桑朗杰说,发展是最大的民生,而民生关乎民心。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长期生活在德钦的藏、傈僳、纳西等13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树立了藏区和谐稳定的一面旗帜。德钦籍侨居国外藏胞如今回国探亲时,都被家乡的发展变化、繁荣景象和幸福生活折服,纷纷点赞称道。
回顾60载,德钦坚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这60年,德钦的生态保护经历了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的重大转变。过去,“木头财政”时期的过量采伐,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近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钦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我们把生态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运用好“生态发展脱贫一批”的有效措施,各族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面开启了生态文明新常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0年沧桑巨变,60年辉煌成就,德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团结带领全县6.7万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造德钦更加和谐稳定、灿烂美好的明天。 (记者 江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