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早就有生吃鱼虾的习惯,随着各种餐厅大行其道,不经任何烹调就直接入口的刺身,以其细腻柔滑的口感、精致的装盘、美丽的颜色而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与许多人的想象相反,生吃水产品,不但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营养利用,甚至还会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因为鱼、贝类肉中含有一种硫胺素酶,这种酶会造成硫胺素的分解破坏,硫胺素酶只要加热到60摄氏度就能被灭活而失去作用。因此,吃熟的鱼虾蟹贝是没有问题的,而长期生吃,就容易缺乏维生素B1。 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储量有限,过量则会随着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因此,必须经常从膳食中补充。只要膳食中缺乏维生素后,身体组织中的维生素B1含量便会迅速下降,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病,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烦躁不安、易激动,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下肢倦怠、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出现“干性脚气病”,或者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 另外,许多人在吃海鲜的同时,还喜欢喝酒助兴。而酒中的乙醇可使维生素B1摄入减少,并妨碍小肠对维生素B1的吸收,使肝脏中硫胺素向焦磷酸硫胺素的转化减少,使维生素B1的利用率降低。所以,若在生吃海鲜的同时又大量饮酒,维生素B1缺乏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生食水产品的另一个隐患就是安全问题。且不说许多虾蟹贝类生长在污泥中,以污泥中的小鱼小虾为食,仅在水体污染越发严重的今天,水产品携带寄生虫和致病菌的问题,已经足够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目前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广州管圆线虫等。这类寄生虫通常是由进食生鲜食品如生鱼片、醉虾蟹等,或未经彻底加热如涮锅、烧烤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抓鱼后不洗手或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或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也会给寄生虫侵袭人体提供可乘之机。 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后可出现不同的症状,重症者常有肝大、肝区疼痛、肝硬化腹水等症状,甚至死亡。
所以,生吃水产品最好能搭配些调味品。例如姜、芥末、紫苏叶等,这些调理品有改善胃肠的功能,减少水产品食用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总之,生吃水产品弊大于利。如果担心烹调时营养成分被破坏,可以避免煎、炸、红烧等,而以清蒸、炖煮、熬汤的方式来烹调。另外,在烹调中加一些醋,可以更好地杀灭病菌。同时,醋还能促进钙质的溶出,有助营养吸收。最后,一定要在质量有保障的场所食用和购买海鲜,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价廉且无保障的产品。 (和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