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香格里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香格里拉新闻
 
标题导航
  2017年5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富产业孕育新希望
——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翁上村发展特色产业见闻
陈义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翁上村,看到一批特色种植业在这里悄然兴起,托起了大山深处群众致富的新希望。

蔬菜种植走上规模

“我们这儿是种蔬菜的‘宝地’,种植蔬菜可以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翁上村妇女主任孙红兰带动村里的妇女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对村里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说,翁上村全心村民小组气候湿润、水源充足、气温相对较高,可种植多种蔬菜,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为改变当地蔬菜种植规模小、未形成产业的情况,孙红兰结合当地的气候和自然优势,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香格里拉市加龙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完善道路、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吸纳会员,扩大种植规模,广泛联系市场,并以“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统一销售。

孙红兰投资15万元,建设了11个大棚种植基地,露天种植蔬菜7亩、种植紫皮大蒜39亩,并从大理雇用2名种植能手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带动了村里的4户精准扶贫户和1户特困户,每户年纯收入达4万多元。

油牡丹生机勃勃

记者来到翁上村油牡丹种植基地,眼前是一片热闹景象:在连片的土地上,成群的农民弯着腰,忙着往地里移栽油牡丹苗。已经栽好的地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势。“再过2年,我们村将成为香格里拉市最大的油牡丹种植基地,将有力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邓永军说。

一心想发家致富的邓永军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发现种植油牡丹是一项理想的投资项目,打定主意后,他为回乡种植油牡丹做准备。在格咱乡政府的帮助下,他租赁200亩土地后,便张罗着翻地、移栽苗子下地……目前,油牡丹苗已移栽完毕,基地初具规模。

“如今,加上租地和苗木等投入,投资近38万元。”邓永军并不担心收益。他说,油牡丹属于木本植物,产籽结籽高产期为5至30年,产籽寿命长达40年以上;每亩地至少可产油牡丹籽300多公斤,以每公斤15元的收购价计算,一亩地可收益4000多元。在他看来,油牡丹一身都是宝,除了籽可以炼油外,花可泡茶,根可做丹皮。

在自身发家致富的同时,邓永军想把油牡丹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新型产业,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带动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他说:“如今,项目算是运转起来了。预计一季可带动附近7户村民就近就业。” 目前,邓永军成立了“香格里拉市红军之旅油牡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吸纳9户村民种植油牡丹。

青刺果落地生根

青刺果种植是翁上村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项特色产业,该村境内有大片的野生青刺果树,村民齐永强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青刺果种植。

齐永强介绍说,翁上村的野生青刺果还未被利用和开发,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到外地考察,他发现青刺果的经济效益很高,有促农增收、美化环境的双重效益。为此,他在村里成立了“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架格啦青刺果种植基地”。目前已经发展种植300亩,并成功繁育出种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2001-2007 diqing daily All Right Reserved
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新闻网版权所有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
   第3版:香格里拉新闻
   第4版:卫生与健康
金江镇解决群众饮水难
尼西乡社会保障兜底惠及群众
金江村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森林公安助力贫困户如期脱贫
市妇联慰问现役军人困难家庭
3部门扶贫技能送乡村
香格里拉市查清森林资源“家底”
交通违法处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69条整改措施夯实基层党建
致富产业孕育新希望
法律法规学习活动
默默无闻扎根基层 一片真情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