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农历鸡年,微信上、网络上挂着游人观光鸡足山的相片和视频,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门非凡。现在,驱车大丽高速公路,从洱海边的挖色镇就可以前往鸡足山,体验如画的山水美景,感觉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
鸡足山位于宾川县城金牛镇西北约30公里的炼洞乡境内,又名九曲崖、青巅山。山势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因其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前伸三爪,后支一距”,故名鸡足山。民间传说,还有一个来源故事呢。
释迦牟尼命报晓金鸡去神州择道场,用来传经布道。金鸡扇动翅膀,出了极乐世界,飞过神州九州,一路飞来,到了云南地界,见一座山峰山势巍峨,就从天上飞下来,落在这山峰上。向前面崇山峻岭看去,又见一座山峰高耸在云端里,金鸡用尽全身力气再蹬,就踩不下去了,这山的主峰依旧是那样高。金鸡醒悟了,这是如来要它留下的记号,以后迦叶来此建寺就有了依据了。金鸡选了地址,留了记号,飞回西方回了如来法旨,如来顺口取名这山叫鸡足山。
鸡足山是除了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外最著名的中国佛教名山,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名,素有佛教第五大名山的美誉。滇西北地区,提到此山,大理、迪庆、丽江、怒江等地的人都十分熟悉,民间有一生有三次前往鸡足山的说法。三年,只是个说法,如果想,年年都可以找个周末、假日,出来一趟,听鸡足山鸟语风声,看一看云蒸霞蔚,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从鸡足山山门“灵山一会坊”登山到金顶寺,游路全长8公里,通常需要一天时间。游览鸡足山,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游客到祝圣寺后可骑马4公里左右到鸡足山索道,在全长1811米的索道运行15分钟,就可直达天柱峰巅的金顶寺。当然,有的人还是喜欢徒步的方式,登到山顶。
停车场附近,可以到石钟寺开的素餐厅就餐,那里是看人头给你上菜,当然零点也可以,不过原则就是不能剩下浪费。这里的素餐,做到了色、香、味俱全,品尝下来,和荤菜没有区别,其实取材豆腐、鸡蛋、竹笋等素材,没有一丁点肉末。午饭后,我们拾阶而上,四周古木参天,清澈的山泉时缓时急,鸟鸣阵阵,不绝于耳,其中有一种鸟鸣声异常悦耳,听起来好象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令人称奇。
步行不远,就会有一个马帮集中的场地,其实在路上已经开始有马夫拉客了,腿脚不便或者怕累的可以雇一匹马骑着上山,或者让马帮你驮着包也行。马匹行至接近迦叶殿的地方便不能再上行了。大约走了一个小时,我们到了汤圆街,这是一处缓坡,两边是一些小店,贩卖各种鸡足山特产,还有一些小吃店,经营矿泉水小吃等等。休息一小会,我们继续前行,大约1个小时后,到达规模很大的迦叶殿。我们爬了160多层台阶到达大殿时,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
提到迦叶尊者,可是大名鼎鼎,他是释迦牟尼佛祖十大弟子中的第一弟子,号称头佗第一。佛祖涅磐前,在灵山法会上,接过大梵天王献来的金色婆罗花,用右手拈花示众,以传心法。众弟子中,只有迦叶尊者破颜会心地一笑,佛祖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于摩诃迦叶。”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典故:“拈花一笑”的来历。“拈花一笑”指的是一种以心传心的高境界,是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次之一。相传,佛主涅磐之后,获得真传的迦叶尊者云游到鸡足山,并在此入定,也就是闭关修行,等待弥勒佛的降生,再出关将真正的佛法传给他。这就是鸡足山成为著名的朝佛圣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继续前行,山势突然陡峻起来,可以远远地望见华首门,爬上这一段,就可以登上金顶了。金顶的海拔有3000多米,在山下时,我们没有穿太厚的衣服,爬上来还在出汗,到了这里,突然感觉到山风阵阵,好像春寒料峭的样子。
鸡足山全山奇山四十,险峰十三,崖壁三十四,幽洞四十五,溪泉一百余。有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景观,千年古树随处可见。有珍奇异兽数十种。古人用一鸟(念佛鸟和烧香雀)、二茶(狮子头、通片草茶花)、三龙(龙棕、龙竹、龙爪杜鹃)、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红豆杉、杉木)、六珍(香笋、冷菌、板栗、岩参、香菌、银耳)、七兽(猴子、岩羊、獐子、豹、熊、野猪、鹿)、八景(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飞瀑穿云、万壑松涛、重崖返照、塔院秋月)来概括鸡足山的自然美景。登临山顶远眺,可东观日出,西望苍山洱海,南赏祥云,北眺丽江玉龙雪山。怪不得,明清的鼎盛时期,庙宇达300多座,僧尼5000多人。
鸡足山那么大,有哪些景点不能错过呢?让我这就一一道来。
华首门是鸡足山的灵魂,在整个鸡足山享有尊者的地位。华首门高 40 米,宽 20 米,上部圆形石崖突出近 3 米,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把石壁分为两扇,“门”的中缝悬挂着距离大致相等的石,这就是“石锁”,檐口、门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紧紧关闭的石门。游人至此,仰观峭壁危崖直摩苍穹,猿猱难攀,摇摇欲坠,俯瞰幽谷深涧,云雾缥缈,深不见底,若置九霄。佛经记载迦叶尊者持释迦牟尼的金缕袈裟、盂钵到华首门入定,等待未来佛弥勒出世时才开门向他传承佛祖衣钵,所以华首门是轻易不会打开的。
华首门南侧有一眼金鸡泉(又称眼药泉),相传迦叶入定时徒弟追赶不及,石门已关,在此痛哭,聚泪成泉,俗传此泉能治眼病,一些患眼病的朝山者常来这里以泉水洗眼。华首门北端,有泉名受记泉,佛教传说为迦叶尊者受记为僧处。听经常去那的人讲,华首门上可找寻虚云老和尚头像。
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又叫钵盂庵,始建于嘉靖年间。万历时,名士李贽两登鸡足,住在钵盂庵,写《李卓吾先生谈禅楼》作纪念。祝圣寺依山就势置于古木丛中,四周红墙绿树交相辉映,寺内大雄宝殿气派雄伟,金碧辉煌,檐口高悬孙中山题“饮光俨然”、梁启超题“灵岳重辉”、赵朴初题“大雄宝殿”三块贴金大匾,殿内贴金像、汉白玉佛、五百罗汉、香烟缭绕、庄严肃穆。寺内有鸡足山的全景图、放生池、镇宝亭;天王殿、祖师殿、药王殿、地藏殿、伽蓝殿;禅堂、斋堂、客堂、云水堂;藏经楼、藏珍楼、雨花台、碑林、方丈室、静室、僧舍。内外庭院有长廊、曲径、洞门、花圃、茶座、古柏、古梅、木莲、牡丹、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为古建筑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空心树,又名静禅古树,空心树为高山栲——栎树,树高50米,外直径约3.5米,是元代遗留下的古木,树龄约700多年。此树最奇之处,在于树干中空成穴,中空内径2.7米、洞高3.5米,可容20人立足、8人盘膝而坐。
除了树干中空成穴、树型奇特外,还与一位得道高僧有关。据鸡足山志书所载,明万历年间,广西高僧如下来鸡足山,曾在树洞中静修40年,为羲印、担当等高僧所推崇。他在树洞中支一床,供一佛龛,置一土灶,练禅打坐,还供游人在此小憩。树洞佛龛供奉有阿弥陀佛像,又称“无量寿福”、“接引佛”,能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
鸡足山的重中之重就是海拔约3200米的金顶寺,以及高高耸立的楞严塔。鸡足山金顶寺金殿是按照昆明金殿的造型,结合金顶寺的建筑风格用纯铜铸成,金顶寺内的金殿金灿灿的光芒十分醒目。现在的金殿是2006年,花费1500多万,黄金23公斤重建的。
讲到鸡足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徐霞客滇游日记约20万字,占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徐霞客滇游的主要目的地是鸡足山,他先游腾冲的火山温泉,回程中遇暴雨断粮跌伤,到鸡足山后病势渐重,留鸡足山养病三月,并编撰《鸡足山志》。他登临天柱峰绝顶,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龙,不禁惊呼:“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天柱峰一顶一萃天下之四观,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
据冯志《仙释传》,静闻原为江苏迎福寺莲舟法师的法嗣,他禅诵达二十年,剌血写成《法华经》,发愿将此经供于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结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盗堕水,但将写经举在头顶,独不遗失,后重病死于途中。临终前嘱徐霞客将其骨灰带至鸡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愿。徐霞客带着静闻的骨灰和血写的经书,展转数千里来到鸡足山 ,将其经供之于悉檀寺,并在山上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诗《哭静闻禅侣》六首以悼念。其中云:
晓共云关暮共龛, 梵音灯影对偏安。禅销白骨空余梦, 瘦比黄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 东瞻无侣去来难。故乡只道登临少, 魂断天涯只独看。
另一个人则是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禅门泰斗、鸡足山第一位方丈虚云法师,他享年120岁,是一位名震海内外的爱国、爱教高僧。鸡足山佛教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寺庙仅余十余座,且已破败。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云法师之功。虚云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云游天下参学访道。曾谒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终南山,并准备在那里结茅修行,还长途跋涉至西藏拉萨,参拜布达拉宫。他的足迹远至东南亚的缅甸、锡兰、泰国、槟榔屿等地。
每到一地,他都同当地高僧大德研习经典,切磋学问,影响渐大。虚云法师对鸡足山情有独钟,数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鸡足山时,决定重兴迎祥寺。1904年,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他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当时拨巨款在迎祥寺旧址上重建新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称号,并赐以紫衣、玉 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
藏族同胞自古就有朝拜鸡足山的风俗,尤以鸡年为盛。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前后,成批的藏民携带简单的粮食衣物,坐车或徒步,千里迢迢到鸡足山来朝拜,受其影响,迪庆的各族群众也有这个风俗。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有七十多岁,年纪最小的刚刚满月。通常先到鹤庆县辛屯天子洞象征性地取到打开华首门的“钥匙”,再到鹤庆县黄坪天华洞朝拜睡佛,并抠一小块睡佛身上的土,据说吃了能治百病,然后再赶赴鸡足山。
有人说,他们去鸡足山是有四个原因:
一是源于藏族信教群众对鸡足山的敬仰。在藏民心中,鸡足山是一座神秘、神奇的圣山。据传,鸡足山是如来佛祖生前到过的两座圣山之一。藏民认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要朝拜鸡足山三次,临终时灵魂就会回归佛国乐土,如果在华首门叩拜一百零八次,就可以投生为人七次。
二是因为金鸡与佛教的渊源。据传,鸡足山是“金鸡择址”之地,而金鸡在佛教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有“金鸡衔米以供诸佛”的说法,同时金鸡也是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部“大鹏金翅鸟”。又传在远古时代,东海里有座大山,山上有棵擎天立地的桃树,树顶有只金鸡,它一啼唱,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一起把白天“叫醒”,才有了人类的白天。雄鸡代表光明,鸡足山代表的是光明世界,在佛教中,还有人死后身体化为一团冷气的说法,只有通过修炼才能抵达光明世界,而那个光明世界就是鸡足山。
三是鸡足山为如来佛祖首座弟子迦叶守衣入定处。相传,如来首座弟子迦叶抱金缕袈裟、携舍利佛牙,来到鸡足山华首门宣讲佛法,并按如来寂灭前开示守衣入定于华首门中,等待数十亿年后,未来佛弥勒菩萨降生,并辅佐他教化众生。藏区每年正月十五,会举行“迎佛节”法会,以示对未来佛的期盼和欢迎。由此可见,鸡足山在藏民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四是茶马古道贯穿云南和西藏,大理的茶叶曾经通过马帮大量销往西藏,大理的洱海和鸡足山早在藏区有口皆碑。加上著名史诗《格萨尔》在大理的流传,尤其是《金鸡格萨尔》,讲述了格萨尔王追杀妖魔至鸡足山的故事:当时,妖魔变成一条大蜈蚣,格萨尔就变成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鸡,将妖魔降服,而鸡足山也由此得名。可以说,两地文化的交流更为藏民朝拜鸡足山缔结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鸡足山的寺院各分布于深山幽谷之中,景色宜人。每年春节前后,香客游人如织。这里同东南亚佛教联系较密切,开香寺还建有缅塔。由于宗派等原因,形成这样的格局:华严寺接待南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处。据说每到鸡年,西藏喇嘛要驮经文、佛像到鸡足山朝拜,可以说鸡足山成为了佛教文化荟萃和交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