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史镇地处云南凤庆县境东北部,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中间,有“夹江”之称,距凤庆县城84公里,南面和小湾镇隔江相望。全镇居住着汉、彝、苗等10个民族,是著名的“茶叶之乡”。 鲁史,原称“阿鲁司”,由历史上的土著民族语演化而成。据《鲁史镇志》载,鲁史镇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97年),辟为街坊,设巡检司。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建鲁史镇。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于澜沧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所在地。清乾隆26年(公元1716年),建成澜沧江青龙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商旅与日俱增。在滇缅公路通车以前,鲁史一直是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成为通往下关、昆明和缅甸的重要驿道和驿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史已成为顺宁、昌宁、永平、蒙化四县的商品交易中心。内地的商号来此开设分支机构,发展纺织、印染、建筑、皮革、烟草、食品加工等手工业。至今鲁史的食品加工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在远近享有盛名。由于地处凤庆县江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很自然地形成为凤庆县江北三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昔日的辉煌,曾被称为凤庆的“小上海”。但鲁史镇,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主产玉米、豆类、水稻、小米等,又产茶叶、核桃等。 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俊昌号”和“凤山春尖”都消失了。 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过去,临街的人家总有一个很宽的石板走廊。鲁史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就像当地寻常人家门楣处的对联:“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来源:网络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