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镇印象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和向东 发布时间:2008-12-09 15:46:03

  维西县城保和镇海拔2320米,年平均气温11.4℃,是迪庆州的“春城”。我今年53岁,已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了28年,亲眼见证了1972年以来的36年来维西县城发展的历史。

  有人说,老母猪在小平街撒尿,几分钟便淌到永春河里去了。又有人说,在小平街卖洋芋,篮子倒了,洋芋叽里咕噜地滚到永春河里去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发生,这种比喻其实是更为直观地告诉人们保和镇太小、而且坡又陡罢了。

  坡陡是大自然造就的,谁也难以去改变它,县城倒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大了好几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家建水泥平顶大楼的单位是县财政局,个人则是小四清为第一家。如今,整个县城的钢筋水泥大楼几乎成了茂密的“森林”了。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保和镇白鹤山的小路上见着一位陌生男性老者手持相机拍摄县城风貌,我问老者家居何处及尊姓大名,老者答曰二道河人,姓杨,原在昭通地区永善县工作,退休后定居昆明,趁回乡探亲之机拍些家乡照片,一是留存纪念,二是让外乡人也看看维西新貌。初次相识,我便送他《走进三江并流腹心地“三江明珠”——灵性的香格里拉·维西欢迎您》及《香格里拉·维西欢迎您》各一册。又有一次,在县政府大门外的学府路上,有一位美国游客在拍摄县城风光。我欲与之对话,无奈初、高中时学过的英语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自然无法与老外交流。在打开国门的今天,我等“英语文盲”在老外面前就变成了“哑巴”,让我心生遗憾,不过高兴的是保和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后辈是能和老外交流的。

  近三十年来,关于维西县城保和镇的照片比较多,我也拍过几张,仅是自己保存欣赏而已。要说保和镇最古老的照片,我见过的当数《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张照片。照片是黑白的,像个大村落,静卧在永春河西岸的缓坡上。据考证,这个缓坡在远古时代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冰川。

  据县志记载,自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后,发生了几次火灾。1883年(光绪九年),烧毁小平街居民铺户10余家;1889年(光绪十五年),烧毁小平街一带民房60余家;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烧毁十字街居民铺户97家;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烧毁小平街一带铺户90余家。21年间,几次火灾,造成众多人家房屋财产损失严重,人们在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家园。可以说,保和镇犹如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通过几次植皮手术,又焕发了新的容颜。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维西县城城区面积增加了几倍,到处是高楼林立。顺城北路、顺城南路、念萨街、东大街、学府路是主动脉,九条巷路是毛细血管,人流、车流是血液,每天都在流动着、涌动着。晚餐后,在民族文化广场,围成一圈一圈的人群在踏歌起舞。闻其歌声,热情奔放,悠扬动听;观其舞蹈,似波翻浪涌,蛟龙腾飞。身临其境,感慨万千:历史沧桑,社会巨变。太平盛世,歌舞升平。这不就是雪龙山脚下的人间仙境维西县城吗?

  今年7月,连接念萨(傈僳语:好在的意思)街的嘎萨(傈僳语:好玩的意思)街建设已经启动,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拖枝、叶枝、塔城、维登4个小集镇的城镇网络正在形成。随着生物、矿产、电力、旅游的“四轮驱动”,维西的明天会更加“念萨”,也更加“嘎萨”,保和镇将会由一个平凡的“村姑”变成“时髦的摩登女郎”。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热爱家乡的维西人用手中的相机摄下“摩登女郎”的靓丽风姿,让世人的目光关注这片神奇的乐土。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