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镇——升平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16 10:45:37

  德钦县城升平镇,藏语称“聚”,海拔三千四百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城镇。滇藏公路214线和德(钦)维(西)公路贯穿县城,县城距州府香格里拉公路里程182公里,距维西县城保和镇227公里,距省府昆明公路里程889公里,距西藏自治区芒康县220公里,距拉萨市1200公里。

  茶马古道又称丝茶古道,同时有藏区的牦牛、象牙(来自南亚)、玉石、乳香(来自西亚)、皮毛入汉地,汉区的丝、布、麻、酒、米、盐等则要输入藏区,丝绸锦绫倍受少数民族的喜爱,同时又经藏区输入南亚、西亚。此后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联结汉藏,沟通中外的藏区经济大动脉。康定、巴塘、西宁、玉树、昌都、拉萨都是贸易重镇。入藏的商道有四川、云南、陕甘、新疆、南亚主道。云南道由四川巴塘经云南中甸至丽江抵东南亚各国。此道又有两个分道,一路由巴塘西行至竹巴笼河九站至阿墩子,十站至维西,一路由巴塘南行至中甸。

  历史

  升平镇原称阿得酋、阿墩子。传说早在明朝天顺年间,丽江木氏土司发兵康地,征战吐蕃返回时,一个笃信佛教的信徒从藏地带来一尊佛祖释迦牟尼铜像,当夜投宿在这个深山峡谷里,第二天准备启程时,那尊佛像却坚如盘石,重若千斤,挪动不得,那个信徒便领悟出佛尊旨意,于是就垒起土堆,将那尊佛像毕恭毕敬地置于其上,并建寺招僧。佛像名为“吉吾明珠颂仁”(意思是不动的释迦)。墩者,土堆之谓也,这个弹丸之地于是乎称作“阿墩子”。阿墩子在后来不仅专指现在的升平镇,也泛指整个德钦,民国后期改称升平镇。

  升平镇的历史建置我们不妨援引剑川王沛霖于中华民国十年(1935年)给民国政府撰写的《滇边要路略》篇首“道路总说”中一段:“自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七年间,清军迭次招抚吐蕃,分路运粮,辟路阿墩,转运于察木多(指昌都),其后有丽江木土司随带西征之士勇留守,时常旅居阿墩子。……丽人始联合蕃民,翻译藏语,引道进藏,往来获利,虽途程万险,亦年年有人进藏经商,至咸丰年间,商务渐开,至同治年间,茶糖(指砂糖)盛行。”

  “阿墩原朔,乃蕃蛮搜山捕猎之场,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五年间,清军迭年西征,分道运粮,于是阿墩始辟,迨嘉庆六年间始陕甘之回族,金陵(南京)豫章之汉族采矿、捕猎经商其地。至道光间,远来移民之商旅共有三、四十户,不作耕稼,专营商业,开寓宿侨。至咸丰之年,交通渐开,遂辟弹丸小市,治隶维西。边荒遥远,鞭长莫及,所有边务悉被喇嘛主权。光绪丙年,川滇边务军事大定。当时,滇督委丽江府彭继绥抚边务,是年并初设弹压委员,筹边治理,移巡防营,驻扎防范,至宣统、辛亥年。西藏宣告独立,番蛮叛乱,川边边军四处围困,屡求救援,滇军西征见边陲之重要非常,始以阿墩改设县治。曾经试办九月之期,因界址牵动,经费不足,止设县,复改行政委员,先后十载,以经营开化商务论之,则日渐进步,唯有道路艰险奇绝,行旅如登天之难,妨害国家政事,人民生计者无穷故,西藏川滇均所反畏,莫可胜言。”

  “阿墩区划”中又写道:“阿墩为云南入藏之孔道,川边之保障,全滇之屏藩,形势险峻,群山耸竖入云宵,四周大山戴雪数月,山崖陡险,中有废涧,敞若平地,商贾旅居者约二百余户。左流金沙江,右流澜沧江,阿墩雄跨中处……四面交通遥境广阔,皆无市镇,墩境诚为川藏重要之门户,商贾运集之巨市,军政外交之关隘,商务交通理财诸端再再逼迫我滇速宜筹布,不可缓延也。”

  清代,升平镇先为土官(禾氏世袭土千总,桑氏世袭土把总)统辖,改土归流后相继设立流官弹压委员、行政委员。夏瑚是第一任汉族流官。民国时期设立设治局,先后由丽江、维西代辖。陈纪是最后一任国民党德钦设治局长。

  贸易

  升平镇自兴街设市之始,由于其地理位置正处于藏区和内地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地,内地所需的山货、藏货(黄金、鹿茸、熊胆、虫草、贝母、秦归、珊瑚、珍珠)和藏地所缺的茶糖、布匹、铁、铜、木器具等均要在这里集散。升平镇更有藏区佛教圣地之一的卡瓦格博神山,每年的秋冬季节,无数藏、川、滇、青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赶着肥壮的牛羊远道来转山朝觐的同时,往往在这里购买他们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出售他们的土特产、牲畜。这里的商贾贸易便显得红红火火,繁盛一时。有人曾慨叹“与其说梅里雪山为德钦名胜,勿宁说它是德钦人的一座金山较为适宜。”其含义是说德钦正因为有了卡瓦格博神山,才有了兴旺的经贸景象。其商家主要是丽江、鹤庆、大理的客商,负有盛名的商号有中甸的“长兴昌”,丽江、鹤庆的“达记”、“茂恒”、“永昌祥”、“福兴昌”、“福春恒”等。丽江商人赖耀彩曾于民国二十七年出资修普渡桥一事在德钦传为佳话,并为之树碑立传。

  升平镇本地商人并不多,他们最初都是买卖双方的“中介人”,康藏前来经商的商贩通过这些中介人的介绍后达成交易。而“中介人”凭着介绍费(巴色)的日积月累,有了一定的资本后,他们自己也开始经商做买卖;有的开设马店,为过往马帮商队提供住宿、草料及日用品,收取费用。《滇边要路略》的“内国通商”、“外国通商”二节中提到阿墩既有川货,又有滇货,所占比例为“川货在六,滇货在四”。且“甘肃、青海商民年来贸易颇多,阿墩货物堆聚垒垒,荟萃市场,称为川滇西藏商贾辐辏之埠市。”更有“英法合股之”鼻乐花露公司”股东一,系法国巴黎人姓贝名禄,于光绪间始入云南的阿墩市境采办麝香。”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法国传教士在德钦升平镇修建教堂,在试图传教布道的同时,将西医西药带到升平镇。1920年以后,升平镇始有“金福公馆”中药店。

  抗战时期,滇越、滇缅公路交通受阻,阿墩子便成了中印贸易,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孔道,从这里,既可以南进中原,又可以西出印(度)缅(甸),在这里汇聚的商贾多达三十多家。小摊小贩、酿酒磨豆腐,做小本生意的并不多。在升平镇,流通的货币有云南省造的重银三钱六分的“半开”,有四川省造的重银三钱的川市币,有西藏造的重藏银三钱的松青、松处和白章,另有银锭、铜元、铄币。为买卖和兑换的便利,商家们约定俗成地实施开一种有名而无形的货币单位—敦市洋。敦市洋一元折合六个藏币白章,一个藏币松青;敦市洋一元五折合一个云南半开。一斤酥油标价0.5敦市洋,也就是三个白章。一个半开可以买到三斤酥油。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