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八:在白水台领略别样风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5 10:22:35

农历二月八,又逢香格里拉纳西族传节日,这是一个祭拜神灵,以歌会友,相聚狂欢的日子。

这一天,我们从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市出发,来到河谷地区的三坝白水台,参加这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路上,随着海拔的下降,车窗外春意开始在大地上显现,那些朴实的村庄、树林、河流 、牛羊、梯田在眼前闪现而过,不管世界有多变,总有朴实而辛勤的农牧民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歌唱,到达白水台所在地白地村时,大地已是色彩斑斓,桃红柳绿,一片生气勃勃。

远远地望见镶嵌在蓝天与森林交接处的白水台,像一片飘动的浮云,据地质学家可靠论证,它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台地 。

二月八这一传统节日,三坝各族群众传承和沿袭了几百年,当太阳刚刚升起之时,白水台上就开始人头攒动,人们牵着骡马,驮着柴火,手里抱着鸡,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白水台顶爬去,这一天他们已经热烈的期待了一年,他们注定要度过一个幸福而快乐的时光。

相传,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在白水台修炼成道,因而被人们奉为东巴道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的藏、纳西、彝、白、僳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以歌舞娱神,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又有传说,纳西族的两位天神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来这样一片“梯田”,所以又有“仙人遗田”的说法。

刚到达白水台脚下,在泉台左下侧,有一天然塑像,洁白如玉,形如怀孕女子,那些信男信女还有新婚夫妇焚香磕头,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一天然奇观叫求子洞,当地群众视为生殖的“神女”,求子心切或不孕不育男女只要朝拜了这里,它就会显灵,让人们如愿以偿。

到达白水台上时,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纳西族、藏族、彝族,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相聚在这里,据说这一天是当地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找心中人的最好日子,平常忙碌的年轻人会在这一天和自己心意的人相遇,他们会把住时机,表露爱意。

火塘是二月八白水台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地道的纳西族群众以家里或族群为单位,都要生起火塘,成百上千的火塘遍洒在白水台的各个角落,袅袅的青烟飞上云空。大家围坐在温暖的火塘旁,喝酒吃肉,叙情论事,不管你是当地的还是外来游客,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经过了他们的火塘旁,淳朴善良的人都要拉你到火塘旁坐一坐,邀请你喝酒吃肉,让人充分的感受到纳西族群众的热情好客,一股暖暖的真情涌遍全身。

祭拜神灵这是二月八最隆重的仪式,当地群众要把鸡血洒在神坛上,祭拜神灵,之后焚香磕头,诵经吟唱,默默祈祷。在烧香台的左侧,一股清泉从碗口粗大的洞口泊泊流出,形成了一个碧清的池塘,人们把饵块、大米等五谷洒在池中,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早在唐宋时代,白水台即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多少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吟诗作赋,我们在当地人的引导下在源头的石壁上见到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所题诗一首,尽管字迹斑驳,但也清晰可辨:“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吟诵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游览此地后感慨万千,怡然自得的心境。

“呀哩哩,呀哩啦哩,呀卡吧啦呀卡拉哩”,一段深沉而高亢的歌声从白水台的另一端飘来,循着歌声我们来到了一块平地上,哪里早已围成了里三层,外三层,身着手工麻布坎肩的纳西汉子,身着五彩衣服和羊皮长衫的女子,边歌边舞,相互对唱。

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下午4点左右,人们开始回到各自家的火塘边,边喝酒吃饭,收拾东西,每个人头上都要插上一根栗树枝,寓意来年安康,尽出晦气,然后家家驮着东西,牵着马,相互道别,相互祝福,唱着古老的歌谣渐次下山。(陈义)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