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哈巴之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26 14:41:31

哈巴雪山是云南 100 多座雪山中唯一适合山友攀登的雪山,由于其海拔不高,雪坡较缓,冰裂缝不多,攀登难度不大,攀登风险较小,登山费用不高,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的登山探险热,哈巴雪山因此成了国内外的热门山峰,虽然去哈巴已经过了好几年,但我永生难忘这一次出行。

记得是8月初,从丽江到香格里拉一路顺风。天黑前到达哈巴村。入住点,有标准间、热水器、电视、热水壶、干净的白床单和被褥,白墙上借着梁柱画着大树青藤的壁画,生趣盎然。晚餐很丰盛,土鸡、腊肉、炖菜、土鸡蛋,四五个人,六七个菜,老七的姐姐一边端菜添茶,一边轻声细语温柔地劝多吃点,仿佛招待做客的亲戚。让同行驴友大受感动,男驴表示愿意入赘,女驴表示要嫁在哈巴。

饭后火塘边,和老七聊天。老七是八三年出生,话语平稳恬淡,显得比实际年龄更成熟的持重内敛。问他为什么做这行,他谦逊地说“只会做这个。”他说,小时候没怎么上过学,没有文化,家里日子很苦,别的都不会,只能靠给人做向导挣辛苦钱。细聊之后,可以感受到老七的见识和韬略。从给村里的向导鼻祖郝四打工入行起家,先是成了一名熟练的登山协作向导。后来,去深圳专门干了几年户外活动的领队,有了商业运作经验。几年前,回到哈巴村,成立了自己的登山俱乐部——哈巴雪山探险俱乐部。聚集了包括亲戚、朋友在内的一帮兄弟,进行专门的登山和户外向导、协作服务。除了登哈巴雪山、徒步虎跳峡作为主营业务,还做梅里雪山-雨崩、泸沽湖徒步等长线。同时,他还和外地的朋友一起开办了玉珠峰、甘南转山、尼泊尔徒步等线路。目前俱乐部有十多名向导和高山协作,算上马夫、司机、客房等外围服务人员,老七的俱乐部里,有村里几十口人承担工作,分享收益。当然,核心团队是他的家族,客栈主要靠家里人一起张罗,弟弟老八是高山协作,这次带我们上山,是个1989年出生的能干、专业、热情、性格朴实的小帅哥。

村里从事登山向导和协作的人大约已经有百人,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和产业了。老七说,10多年前,偶然的机会,一个登山人来到哈巴村,问“这个山能上吗?”当时村里没有人上过山顶,但是郝四带着这个人真的上了山。此后,哈巴雪山越来越出名,梅里雪山山难被封山后,哈巴成为了云南境内目前唯一适合登山爱好者攀登的雪山,也是北半球维度最低的、可以登顶的常年积雪的雪山。老七说,当年穷,上山时就是普通的军胶,厚一点的棉袄,哪里有什么装备。现在越来越正规化,也接受了培训,设备也讲究和专业了。

第二天,10:00,我们从哈巴村出发。天气出奇的好,蓝天白云。从此时直到入住大本营、登顶、下山、离开哈巴,好天气伴随了我们一路,让人不相信人品的作用都不行了。

老七的弟弟老八是向导、领队兼驴夫兼厨师。另有两个马夫跟随牵马。我们每个人一匹马或者骡子随行,另外一头驴驮了大家的行李。过彝族村、回族村,从东北坡上黑海方向。一路是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景色如画,美不胜收。一半徒步一半骑马。下午15:00左右到达营地,近有牦牛青草,远有雪山白云,随手按快门就可以上挂历。一个马夫带着两匹骡马返回了,明天我们必须靠自己徒步上大本营了。

扎营、篝火、烧饭,然后聊天、诈金花、看星星。帐篷是老七家提供的新帐篷,虽然不是很保暖,但是很宽敞。晚上不算很冷,风也不大,1000克绒的睡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高反在这一天有了最明显的体现和逐步适应。猛地走几步就喘,去河边打一壶水都要积攒半天力气。每天早晚,老八都要敲一瓶葡萄糖给我们喝,不知道是葡萄糖的作用,还是天气好,或者我的红景天的作用,虽然高原反应依旧出现了,但是比以前穿越四姑娘山时的高反轻了许多。我觉得,我们的这个行程安排得很好,一路美景,逐步上升,到了大本营,高反基本已经适应,正好冲顶。

上大本营其实有两条路, 还有一条是从哈巴村直上直下的,一天可以到。但是,那条路不仅风景差了很多,而且从2800米一下上升到4100米的大本营,没有适应期,容易产生强烈高反。我们下山后在哈巴客栈遇到了另外来自浙江、福建的7个人的队伍,据说都是老驴强驴,一天直上大本营,后来七个人只有三个人登顶。

第三天,一觉睡到自然醒。在这样的美景中醒来大约是乐醒的吧。女队友最懊恼的事情是没有带裙子上来,拍照减了姿色。

过黑海时,队友纷纷喝了湖水。竹子兴奋且得瑟,屡屡以痛饮状留影,两大杯湖水入肚,立竿见影,腹痛如绞,如厕不断(当然是天然大厕所了)。向导老八沿路采摘了几颗草药让竹子嚼了,不知道是草药神,还是又吃了黄连素的作用,同样立竿见影,半小时后竹子的腹痛居然好了大半。虽然闹肚子又持续了半天,但是晚上到大本营时基本正常了,没有影响第二天的登顶,也算奇事。

这里要特别说说老八。老八是老七的亲弟弟,是个不错的向导,让人喜欢。想想这个年龄城里的孩子,大多宅得发嫩,二代得发软。老八对于爬山的困惑,是感觉总上高原,记忆力降低了。下午到达大本营。大本营也是哈巴村的回族村民所建。木板搭成,内设上下铺架子床,有灶可以做饭,手机可以充电,规模日渐扩大,设备日渐完善,甚至可以到老板的屋里看大锅接收到的电视,颇有奢侈感。吃了晚饭,试了冰爪,分配了冰镐。老八简单讲解了冰爪的穿戴方法和冰镐的使用技巧。又把明天登顶的装备统计整理了一遍。

9点钟早早躺下,明天凌晨3点起床,4点出发,冲顶。隔壁是另外一个队伍,三男一女,其中三个贵州人,聊天像喊话,分贝比“三个贵州人”餐馆的饭点还吵。快11点了,去抗议了一遍才安静下来。但睡意已无,迷糊入睡时已经过了12点。

第四天,凌晨3:00起床,整理行李,检查装备,吃早餐。喝紫菜鸡蛋汤。每人还是一只葡萄糖。老七又从村里派来了两个向导,他的侄子小鹏和向导玉山。我们每个人一个向导,1:1VIP待遇。

天气很好,不算冷。装备:上身保暖排汗内衣、 软壳、薄冲锋衣,下身保暖排汗衬裤、冲锋裤、雪套。打劫帽、雪镜、厚的滑雪手套与抓绒手套交替使用、魔术头巾。双杖、 冰镐、 冰爪。携带食品:保温壶热水一升,巧克力、能量棒、牛肉干、葡萄干。事实证明,这些食品基本在途中被消灭了。体能消耗还是比较大的。沿途经过乱草林、大石板段、碎石段、石雪混合物段,经过高山杜鹃带、地衣带、冰川带、冰雪混合地带。一路向上。

说实话,登山的过程没有什么可以特别描述的。甚至有点枯燥。就是走,不停地走,走累了就歇一歇。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呼吸和节奏。天亮后,放眼望去的云海和远山,以及随地可以发现的雪莲花,让人兴奋。到了雪线(4900米),身体状态开始变得不好,头疼欲裂,不知是因为前面的路上没有戴好打劫帽,还是高反加剧。但是感觉还是能够忍受。

检查装备,上冰爪,带雪镜。向导玉山技术不错,不断帮我们检查冰爪是否合脚,调整了近半个小时。嘱咐了登雪山要诀:双脚分开二十厘米,避免冰爪互相刮蹭。不要前后想跟过近,也介绍了冰镐的使用速成,尤其是紧急制动的方法。放下了登山杖、多余食品物资等装备,轻装上升冲刺。相机也高原反应,抖个不停时好时坏。

冲刺哈巴雪山顶峰。绝望坡的名字很传神。这里海拔上升500米,路径距离1公里,学过勾股定理,就知道上山角度有多大了。头疼似乎缓解了一些,但是无论走,还是停,都是喘,不管它,数着步子上,每30步一停,到20步一停,到10步一停……

上到绝望坡,看见月亮湾。这里坡缓了,但其实是最危险的雪坡,一个山脊,两面都是悬崖,山脊呈月牙状伸向顶峰,故名月亮湾。月亮湾一侧是绝望坡下面的乱石堆,另一侧更是不敢去看的悬崖,如果滑下去……嘿嘿,只能最后默念一遍“因为山在那里了”。

过了顶峰大转弯,终于冲刺登上了5396米的峰顶。登顶时间大约是11点30分。历时7个小时。中间因为调整冰爪、互相等,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浪费的。正常应该可以6小时完成。被老七派上来练兵的侄子小鹏由于久未上山,屡屡跟不上队伍,反而是今天唯一没有登顶的。其它那支队伍的三男一女和两个向导也顺利登顶。今天是个好日子。

下撤途中还学会了雪地滑行下撤,玉山教会了我们用冰镐和冰爪辅助制动速滑下降,很好玩,也省力了很多。下撤的路很漫长,天亮后看来时的路,发现从大本营往上直到雪线的这段乱石路,既难走也毫无风景,真是风光在险峰。

下午4点回到大本营。稍作休息后,骑马上路,3小时后直降撤回哈巴村。下山路线就是可以一天时间直达大本营的路线,沿路也有森林和草甸,但是风景与黑海路线不可同日而语了。(凑合 文/图)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