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独克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2-19 15:10:44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 悠长 悠长的雨巷

我希望 逢着

丁香一样的 结着 愁怨的姑娘”

每次,读这首戴望舒的《雨巷》,我就想,哪里有悠长、悠长的雨巷呢,哪里有丁香般的姑娘呢?雪后初霁的清晨,我又来到了独克宗古城,这里成了童话的世界。

曲曲折折的石板和临街而立的碉楼板屋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如千树万树绽开的梨花,冬日的暖阳给古城披上一层淡淡的金光,三三两两的行人缓缓地走在石板路上。远处的群山覆盖着点点白雪,在湛蓝的天空衬托下更显得光耀夺目。白雪包裹着的古城如此纯洁,如此静谧。我突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里的场景。我记不清,已经来这里多少次。只是记得第一次来是在两年前,来出差时匆匆地绕了一圈,没有什么印象。现在我来到这个城市工作,独克宗就与我朝夕相处了。只是今天才发现,古城这么美丽庄严,这么古朴雅致。也许是这个周未的清晨,吃饱睡足之后,心情与天空一样纯静无瑕的缘故吧!我仔仔细细地品味着近在咫尺的古城。

历经千年腥风血雨的古城应该是分外沧桑了吧!虽然有一丝历史的厚重,古城又有了新时代的活力和朝气。2001年以前,古城残壁断垣,人迹罕至。我觉得,它不象碌丰的黑井、祥云的云南驿、剑川的沙溪,破旧的房门紧闭,荒凉的小巷里人迹廖廖。这里却没有美人迟暮、向晚黄昏的悲凉,它是一座活着的小城。闪片房气势恢弘,错落有致;临街的商铺,琳琅满目。小巷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春天的绿色、夏天的清凉、秋天的浓艳和冬日的寂静成了独克宗不同的衣裳。夜幕之下的大龟山庄严肃穆,月光广场、四方街广场上人们跳起锅庄,翩翩起舞。居民依然生活在这里,早晨的巷子里竟然有农民在卖新鲜蔬菜,多了一些生活的气息。最初建于唐代大龟山上的大佛寺的旁边是新建的巨大转经幢,是香格里拉城最新的标志性建筑。浏览古城时登上大龟山公园,不仅可以鸟瞰古城全景,而且可以推动大经幢,以满脸的汗水表达自己的虔诚。大龟山脚流淌一千多年的潺潺清泉与新修的月光广场相邻。清朝时期修建的藏公堂紧临着红军长征博物馆,与矗立广场的迪庆州博物馆遥遥相对。古城象一个年轻的牧人,在雪域高原上从容地且牧且歌。今天的古城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萧瑟,为数不多的游人兴趣盎然地照像,孩子们甚至在广场上堆起了雪人。我想,古城很高傲,只有不畏严寒的人才能享受它独特的雪景。古城也很随和,它让人们享受到了平凡的快乐。

古城的地形就是一朵八瓣莲花,而莲花是藏族吉祥八宝之一。沿街的房子的门楹上,精致地雕刻着右旋海螺、吉祥胜利幢、莲花、吉祥结、宝瓶、法轮、金鱼、宝伞等吉祥八宝图案。林林总总的商店,有卖藏香的、有卖唐卡的。唐卡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三宝之一(酥油花、壁画、唐卡)。四方街边有一家唐卡店,主人是一个西藏来的小伙子,边现场作画边卖画。我好奇地边看边问,他很热情地给我讲解,每一幅唐卡就是一个故事,看多了就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一幅也没有买,他仍是高高兴兴,似乎宣传这些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沿着四方街向东走,有一座白塔。古城除了传统的天珠、绿松石、牦牛肉、酥油茶外等传统的藏家产品外,还有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大理白族的扎染、丽江纳西族的手工围巾、缅甸的翡翠、尼泊尔的花瓶、印度的檀香应有尽有。而最吸引人的要数皮匠坡了, 皮匠坡离四方街不远,东西向,巷子不长,但坡很陡,从东端向西端看要仰着脖子,只见蜿蜒的房子似乎要沿伸到蓝天上。皮匠坡两边的商铺多是西餐厅,大多是外国人开的。沙发的浓艳和摇椅的悠然,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在古城这个1.5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十几家西餐厅,还有很多音乐吧、迪厅聚集,咖啡和酥油茶的香味,藏歌的悠扬和摇滚乐的激烈各行其是。商店上的各种牌匾,有汉文的、有藏文的、英文的。来自五湖四海的黄头发、黑头发、棕色头发的人,大家各取所需,相安无事。古城象一个万花筒,每个人都有喜欢它的理由,只管自己去品味古城,融入古城。

独克宗古城,平静而从容。作为云南省最高的古城,冬季很冷,游客少了,古城就多了一份平静和从容。古城四周的山,如同一道屏风拥着它,又象是一朵绽开的雪莲花,整个古城就成了花蕊。而冬日落叶凋零,繁花落尽之后,只有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陪着古城,只有四周绵蜒的雪山围着古城。经过半年的热闹,古城累了。不多的商店开着,主人出来晒太阳,准备着来年的安排。居民和游人漫步在街上,享受着冬日的安详和宁静。古城的碉楼板屋似乎更精神了。这些建筑,结合了汉族和藏族的风格,墙体厚实,房子上小下大,屋顶是用木板一片片地铺上的,代替汉族的瓦片,看上去粗犷一些,而房子正面,则吸收了汉式建筑的风格。房顶飞檐斗拱、门楹雕龙画凤,极尽精雕细刻之能事。不少门楹雕出一个正面的龙头,少了几分威武,多了几分慈祥。在明朝崇祯时,陕西焦氏被木氏土司聘到建塘兴建衮钦寺。焦氏认真向建塘打里觉藏族木匠大师康珠学习藏房建筑工艺。康珠亦向他学习汉族木作技术。经过两人的精心研究,共同创造了汉藏一体的碉楼板屋,将前楹改为走廊,插头雕龙画凤,汉八仙,屋顶改为两面坡屋顶,三面筑墙的新式藏房成为迪庆藏区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这些保存完好的民居藏式建筑群与松赞林寺的庙宇建筑群遥相呼应,成为古城独特的标志,是最壮美的凝固的音乐。三百多年来,这些板屋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战争和平一直站在这里,怀着一份对生活的热情,也存着一份对生命的从容。

古城就是这样,是古是今,它就在哪里,是冬是夏,它就在这里。它一直庇护着这里的人民,它的命运和悲喜都与藏民息息相关,它的恬淡宁静与藏民的豁达开朗一脉相承。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古城的管理人员,为什么不学着大理古城一样,引来一条河水绕城一圈呢,他坚决地回答,古城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有些汗颜。不矫情,不做作,豁达的古城坚守着自己的独特的品格。在古城,在冬季,疲惫的心得到休养,受到打扰的灵魂得到沉淀。我真心希望,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冲击,世道如何变迁,古城仍能保持自己的风格,为人类留下一个宝贵的精神家园。

冬日的古城,如同一个悄悄下到凡间的卓玛,圣洁而美丽。我这一次才发现古城的美。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美丽的眼睛。心中塞满了杂物,眼里自然是什么也看不见的。我的心,在这个冬日,一下子就静下来。在悠长悠长的古巷里,我似乎看到了丁香的倩影,闻到了丁香的芬芳。

(刘霞/文 余丽芹/图)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