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深处的茨中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8-17 11:16:11

  自德钦县城出发,从梅里雪山下穿过,沿着奔腾的澜沧江一路南行。3个小时后,山脚的茨中村在雨里看上去很朦胧。

  “茨”藏语意为“村庄”,“中”藏语意为“六”,旧时该村伙头管辖六村,故名。茨中多民族杂居,以藏族、纳西族为主,也有少量的汉族;130户人家中,超过60%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藏传佛教;村子里既有教堂,也有白色的佛塔。

  55岁的客栈女主人和长妹告诉我,茨中的这座钢索吊桥是她的小儿子出生那年建造的,已经20多年了,之前只能靠溜索过江。

  晚饭后,和长妹从地窖里拿出一盘橘子和一瓶葡萄酒。橘子是上年秋天收的。茨中位于澜沧江河谷地带,海拔仅1900米,气候温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不落空。这与寒冷的德钦县城有天壤之别。葡萄酒则是自家酿的——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不但带来了天主教,也从故乡带来了葡萄种子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

  茨中的葡萄据说并不好吃,个小、偏酸,酿出的葡萄酒却非常好喝,口感醇而后劲足,远近闻名。

  和长妹家有九分葡萄地,每年产的葡萄可以酿八九百斤葡萄酒。

  酿好的酒除了自己喝以及捎给德钦、香格里拉的亲戚们之外,都被装进矿泉水瓶,每瓶恰好可以装1斤,之后以10元一瓶的价格卖给游客。

  次日清早,在一片寂静里走出客栈,只见大名鼎鼎的茨中教堂正在村子中央鹤立鸡群般矗立着:主体建筑是典型的巴斯利卡式,没有直插云霄的尖顶,钟楼的顶部却是惹眼的攒尖顶木结构,可以说是一座“西式为主,中西合璧”的教堂。

  “茨中教堂是1909年开始建造的,但它的原址在茨姑村,离这里也就三四公里吧。”作为茨中小学的老师,张永正说起话来温文尔雅。茨中小学与教堂相邻,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省立第一完小,也是德钦县的第一所小学,当时的校舍就是教堂,而在那以前,教会就已经在茨中开办学校了。这也许足以解释为什么茨中人文化水平比较高、村里出的老师特别多。

  “破四旧”时期,茨中教堂作为校舍幸运地躲过劫难从而保留至今;实际上,30多年里教堂一直是学校所在地,直到现在的茨中小学建成。张永正正是在教堂里读的小学。“当时这些都是教室,”在教堂前院,张永正指着围成三合院的两层木楼说,“教堂是学生宿舍,用木板隔成一间一间的,现在还有痕迹。”

  条石铺就的台阶,条石砌成的门廊,精心装饰了的殿堂,高大的石柱,绘制在天花板上的图案,已无法点亮的水晶灯;“十”字架上的耶稣像,在这遥远的西南山野似乎也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星期天上午10点,信徒们陆续赶来,教堂里很快挤得满满当当的,大概有四五百人,女信徒的数量显然要多过男信徒。

  茨中教堂久违的弥撒与任何一座乡村教堂并没有太多不同:缺乏必要的肃穆,但绝对富于感染力——襁褓里的婴儿在哭,半大的孩子在上蹿下跳,赞美诗响起的瞬间,所有的嘈杂又戛然而止……

责任编辑:和玉凤